5分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西方哲学史》装帧大气,印刷精美,品相上乘。内容全面覆盖西方哲学发展,论述深入,脉络清晰,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宝贵资料,适合哲学爱好者及学者研读。
- ISBN:97875112551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40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11255167 ; 978-7-5112-5516-7
本书特色
资深学者+资深设计+资深出版人强强联手,倾情力推的这部学术史上不朽的名著、经典好书,值得收藏,值得研读,值得推广。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 增补修订版)》是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系统而有机地加以诠释、解析。因此可以说,梯利的著作是这样一部著作:他以哲学史家的远见卓识,生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我们阅读历史、研习东西方文化、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 增补修订版)》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 增补修订版)》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法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二十篇。篇下设章,讲述更为具体。文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细目。全书接近七十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逻辑严谨、公正客观的哲学史著作。
目录
**篇 自然哲学
**章 早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节 希腊哲学史
第二节 环境
第三节 政治
第四节 文学
第五节 希腊哲学的宗教起源
第六节 希腊哲学概论
第二章 前智者派的哲学发展
第三章 实体问题
**节 泰勒斯
第二节 阿那克西曼德
第三节 阿那克西米尼
第四节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
第四章 变化问题
**节 永恒与变化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
第三节 埃利亚学派
第五章 质的理论
**节 变化之谜的解决
第二节 恩培多克勒
第三节 阿那克萨戈拉
第六章 量的理论
**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二节 形而上学和宇宙论
第三节 心理学和认识论
第四节 神学和伦理学
■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第七章 智者时期
**节 思想的进步
第二节 希腊的启蒙时期
第三节 智者派
第八章 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学派
**节 苏格拉底的问题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伦理学
第四节 苏格拉底学派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九章 柏拉图
**节 柏拉图和他的问题
第二节 辩证法或者认识论
第三节 科学的等级
第四节 理念学说
第五节 自然哲学
第六节 宇宙论
第七节 心理学
第八节 灵魂不朽说
第九节 伦理学
第十节 政治学
第十一节 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第十二节 柏拉图学派
第十章 亚里士多德
**节 亚里士多德的问题
第二节 哲学和科学
第三节 逻辑学
第四节 形而上学
第五节 四因
第六节 目的论
第七节 物理学
第八节 生物学
第九节 心理学
第十节 伦理学
第十一节 政治学
第十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天才和影响
第十三节 后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四篇 伦理运动
第十一章 概论
第十二章 伊壁鸠鲁学派
**节 主要问题
第二节 逻辑学和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伦理学
第六节 社会和政治哲学
第十三章 斯多葛主义
**节 芝诺和他的学派
第二节 逻辑学和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宇宙论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政治学
第八节 宗教
第九节 希腊伦理学概要
第十四章 怀疑论和折中主义
**节 怀疑论学派
第二节 怀疑论学派的学说
第三节 晚期怀疑论
第四节 折中主义
■第五篇 宗教运动
第十五章 犹太—希腊哲学
**节 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犹太—希腊哲学的开端
第三节 斐洛
第十六章 新柏拉图主义
**节 新柏拉图主义的毕达哥拉斯来源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
第三节 普罗提诺
第四节 晚期新柏拉图主义
第五节 雅典学校的关闭
第二编 中世纪哲学
■第六篇 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
第十七章 向中世纪哲学的过渡
**节 中世纪的划界
第二节 教父时期
第十八章 基督教的开端
**节 早期基督教
第二节 基督教和古典文化
第十九章 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节 早期神学
第二节 诺斯替教
第三节 护教者
第四节 护教者的学说
第五节 逻各斯学说
第六节 自由意志和原罪
第二十章 基督教和古典哲学
**节 基督教作为信条
第二节 亚历山大学派
第三节 尼西亚信经
第四节 圣奥古斯丁的背景
第二十一章 圣奥古斯丁
**节 认识论
第二节 神学
第三节 恶的问题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伦理学
第六节 自由意志
第二十二章 经院哲学的性质和问题
**节“经院哲学”的含义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问题
第三节 信仰和理性的关系
第四节 意志和理智的关系
第五节 共相问题
■第七篇 经院哲学的形成期
第二十三章 约翰·司各脱·爱留根纳:新柏拉图主义的复兴
**节 信仰和知识
第二节 泛神论
第三节 神秘主义
第二十四章 关于共相的争论的开端
**节 早期经院哲学家
第二节 罗瑟林的唯名论
第三节 实在论的意义
第二十五章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个经院哲学的思想综合
**节 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二节 安瑟伦的同时代人
第二十六章 彼得·阿伯拉尔和12世纪的经院哲学
**节 沙特尔学派
第二节 箴言集派
第三节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
第二十七章 12世纪反经院哲学的倾向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泛神论
第二十八章 不安的征兆
**节 经院哲学的反对者
第二节 学术组织
第三节 发现亚里士多德
■第八篇 经院哲学的成熟期:13世纪
第二十九章 阿拉伯哲学
**节 希腊来源
第二节 相互矛盾的学派
第三节 理性主义者
第四节 东方哲学的衰落
第五节 西班牙学派
第六节 犹太哲学
第三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节 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神学
第三节 大阿尔伯特
第三十一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巅峰
**节 哲学和神学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神学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政治学
第八节 圣托马斯的追随者
第三十二章 反经院哲学的倾向:神秘主义、泛神论和自然科学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逻辑学
第三节 自然科学
第四节 双重真理学说
第五节 雷蒙德·卢利
■第九篇 经院哲学的衰落期:13世纪之后
第三十三章 约翰·邓斯·司各脱
**节 反对圣托马斯
第二节 信仰和知识
第三节 共相学说
第四节 神学
第五节 心理学
第六节 上帝和道德律
第三十四章 唯名论的复兴
**节 奥卡姆的威廉
第二节 唯名论与实在论
第三节 奥卡姆的追随者
第三十五章 14世纪的神秘主义
**节 正统和异端的神秘主义者
第二节 埃克哈特大师
第三十六章 世俗主义和自由思想的发展
**节 中世纪的理性主义
第二节 国家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异端倾向
第四节 自由探索的精神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第十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三十七章 新启蒙运动
**节 理性和权威
第二节 人文主义
第三十八章 新哲学
**节 柏拉图主义
第二节 库萨的尼古拉
第三节 真正的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的革新
第三十九章 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
**节 神秘主义
第二节 自然哲学
第三节 科学运动
第四十章 乔尔丹诺·布鲁诺和托马索·康帕内拉
**节 布鲁诺
第二节 康帕内拉
第四十一章 新的国家理论;宗教哲学;怀疑论
**节 经院主义的国家理论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
第三节 新政治学
第四节 近代国家的演变
第五节 切尔伯里的赫伯特的自然宗教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
**节 宗教改革的精神
第二节 新教的经院哲学
第三节 雅各布·波墨的神秘主义
第四十三章 近代哲学的精神
**节 近代的特征
第二节 经验主义和唯理论
■第十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
第四十四章 弗兰西斯·培根
**节 科学的改造
第二节 归纳法
第三节 哲学纲要
第四节 人的哲学
第五节 形而上学和神学
第六节 经验主义者培根
第四十五章 托马斯·霍布斯
**节 目标和方法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政治学
■第十二篇 欧洲大陆的唯理论
第四十六章 勒奈·笛卡尔
**节 笛卡尔的问题
第二节 科学的分类
第三节 知识的方法和标准
第四节 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五节 真理和错误
第六节 外部世界的存在
第七节 身心关系
第八节 情感心理学
第九节 天赋观念理论
第四十七章 笛卡尔的后继者
**节 笛卡尔哲学的困难
第二节 偶因论
第三节 阿诺德·海林克斯
第四节 马勒伯朗士的唯心主义
第五节 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
第六节 贝尔的怀疑论
第四十八章 本尼迪克特·斯宾诺莎
**节 唯理论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普遍实体
第四节 上帝的属性
第五节 样态学说
第六节 人的心灵
第七节 认识论
第八节 理智和意志
第九节 伦理学和政治学
第十节 对上帝的理智的爱
■第十三篇 英国经验主义的发展
第四十九章 洛克
**节 洛克的问题
第二节 知识的起源
第三节 知识的性质和有效性
第四节 知识的界限
第五节 形而上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自由意志
第八节 政治哲学
第九节 教育理论
第五十章 洛克的影响
**节 洛克的影响范围
第二节 神学影响
第三节 感觉主义和联想主义
第四节 伦理学理论
第五节 经济学理论
第五十一章 乔治·贝克莱
**节 贝克莱的问题
第二节 拒绝抽象观念
第三节 存在即被感知
第四节 精神世界
第五节 对反驳的答复
第六节 关于观念、精神和关系的知识
第七节 反驳二元论、无神论和怀疑论
第五十二章 大卫·休谟
**节 休谟的问题
第二节 人性的科学
第三节 知识的起源
第四节 因果关系
第五节 知识的有效性
第六节 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第七节 否定心灵实体
第八节 自由和必然
第九节 上帝
第十节 唯意志论与反理智主义
第五十三章 英国理性主义的回应
**节 剑桥柏拉图主义
第二节 苏格兰常识学派
■第十四篇 德国理性主义的发展
第五十四章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节 莱布尼茨之前的德国文化
第二节 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力的理论
第四节 单子论
第五节 神学
第六节 伦理学
第七节 逻辑和知识论
第五十五章 莱布尼茨的后继者
**节 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第二节 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十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第五十六章 十八世纪
**节 伏尔泰
第五十七章 启蒙运动的进展
**节 英国的启蒙运动
第二节 德国的启蒙运动
第三节 唯物主义与进化论
第四节 科学中的进步
第五节 让·雅克·卢梭
■第十六篇 伊曼努尔·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五十八章 伊曼努尔·康德
**节 康德对其前辈的继承
第二节 康德的问题
第三节 知识问题
第四节 先验方法
第五节 对经验的初步分析
第六节 感官知觉理论
第七节 知性理论
第八节 判断的有效性
第九节 自我意识的统一体
第十节 关于物自体的知识
第十一节 形而上学之不可能
第十二节 形而上学在经验中的用途
第十三节 目的论在自然中的用途
第十四节 理性和道德神学的实践用途
第十五节 伦理学
第五十九章 康德的后继者
**节 康德引发的问题
第二节 唯心主义和物自体
第三节 赫尔德
第四节 雅科比
■第十七篇 德国唯心主义
第六十章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节 后康德哲学
第二节 费希特的原则
第三节 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目的
第四节 关于自我的知识
第五节 外部世界
第六节 客观唯心主义
第七节 道德哲学
第八节 新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六十一章 谢林
**节 自然哲学
第二节 心灵哲学
第三节 逻辑与直觉
第六十二章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节 宗教哲学
第二节 知识与信仰
第三节 上帝、世界和个人
第六十三章 黑格尔
**节 黑格尔及其前辈
第二节 哲学问题
第三节 辩证方法
第四节 思维与存在
第五节 逻辑与形而上学
第六节 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第七节 权利哲学
第八节 艺术、宗教和哲学
第九节 黑格尔学派
■第十八篇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
第六十四章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节 反对黑格尔主义
第二节 实在论哲学思想
第三节 形而上学
第四节 心理学
第五节 价值科学
第六十五章 叔本华
**节 作为意志和观念的世界
第二节 自然和人的意志
第三节 悲观主义
第四节 同情和自我否定的伦理学
第五节 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
第六十六章 尼采
**节 尼采的前辈
第二节 权力意志
第三节 永恒轮回
第四节 对基督教的攻击
第五节 理性的功用
第六节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第七节 尼采的影响
第六十七章 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
**节 对思辨哲学的反动
第二节 唯物主义
第六十八章 德国唯心主义的复兴
**节 新康德主义
第二节 批判主义的复兴
第三节 洛采
第四节 费希纳
第五节 冯特
第六节 价值哲学
第七节 文德尔班
第八节 奥铿
■第十九篇 法国和英国的哲学
第六十九章 法国实证主义及其反对者
**节 对感觉主义的反动
第二节 圣西门
第三节 孔德
第四节 唯心主义对抗实证主义
第五节 雷诺维叶
第六节 富耶
第七十章 苏格兰的唯理论哲学
**节 惠威尔
第二节 汉密尔顿
第七十一章 穆勒的经验主义
**节 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改革
第三节 逻辑
第四节 归纳推理
第五节 归纳推理的保证
第六节 因果律
第七节 拒绝先验真理
第八节 外部世界和自我
第九节 心理科学和道德科学的改良
第十节 心理决定论
第十一节 品格学
第十二节 社会科学
第十三节 伦理学
第七十二章 斯宾塞的进化论
**节 关于知识的理想
第二节 知识的相对性
第三节 力的持久性
第四节 心灵与物质
第五节 进化的规律
第六节 生物学
第七节 心理学
第八节 外部世界
第九节 伦理学
第十节 政治学
第七十三章 英美的新唯心主义
**节 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
第二节 托马斯·希尔·格林
第三节 F.H.布拉德雷
第四节 罗伊斯
■第二十篇 反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七十四章 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抗
**节 反理智主义的功绩
第二节 对理性的缄默诉求
第三节 极端理性主义的危险
第四节 反对整块宇宙
第五节 理智和直觉
第七十五章 德国的存在主义
**节 基尔克郭尔的发现
第二节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意义
第七十六章 科学虚构主义和约定论
**节 马赫
第二节 阿芬那留斯
第三节 费英格
第四节 彭加勒的约定主义
第五节 近期实证主义潮流
第七十七章 实用主义
**节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则
第二节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
第三节 杜威的工具主义和实验主义
第七十八章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节 理智与直觉
第二节 形而上学
第七十九章 德国现象学的发展
**节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心理学
第二节 梅农的客体理论
第三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八十章 近代英国实在论
**节 G.E.摩尔
第二节 伯特兰·罗素
第三节 萨缪尔·亚历山大
第四节 A.N.怀特海
第八十一章 近期的美国实在论
**节 新实在论
第二节 批判实在论
索引
节选
公元前6世纪宗教情感的复兴激发了希腊人的才智,这一复兴应当归于一种类型的崇拜,这一崇拜与对奥林匹亚诸神的颂扬相比,更多地起源于平民的谦卑性质。虽然荷马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本地的神祇,希腊人崇拜奥林匹亚诸神,并同他们站在一起,但本地神祇在人们同土地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实际上,与贵族神话中的神祇相比,这些神祇享有更为重要的仪式上的重要性。他们保留着以前的特征,甚至奥林匹亚诸神的名字也开始依附于他们。他们现在获得了承认。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殖民地扩张就开始的政治和经济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这被专家们用来证明“阶级冲突”这一表述实际应用的合理性。新的宗教狂热是更加广泛的平民阶层权力日益增长的标志。当大量的乡村人因为经济变化而离开农村时,一种原来在乡村的崇拜形式就进入到城市;通常君主将对这些新神祇的崇拜作为一种煽动方式加以鼓励,这已成为当时的一个特征。狄俄尼索斯,一个具有野蛮一面的色雷斯神祇,对他的崇拜是在希腊乡村的一次归化后被引入雅典的,他迅速在阿波罗的祭司那里受到了欢迎。得墨忒耳,一个希腊本土乡村的女神,也迅速被同化为奥林匹亚的神祇。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处于宗教复兴的狂热一面的核心。像其崇拜以艾留西斯为中心的得墨忒耳一样,狄俄尼索斯与春天大地的复苏联系在一起,以神祇死后的复活或者消失后的回归作为象征。在阿提卡,狄俄尼索斯作为酒神而受到崇拜,而得墨忒尔则作为丰收女神受到崇拜。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在不同地方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核心仪式:神秘仪式。新教徒通过这一仪式而被认为实现了与神祇合一,而这一神秘仪式在整个希腊广泛散播。
除了包含神秘仪式〔这一希腊术语的拉丁语形式后来成了我们使用的词语“圣礼”(sacrament)〕的神秘崇拜外,这一崇拜还存在着公共和官方形式。在狄俄尼索斯崇拜的情形中,神秘仪式通常具有狂欢的特征,但是经过了修改以便更易于被市民接受;众所周知,实际上与对狄俄尼索斯的公共崇拜相联系的庆祝活动与阿提卡戏剧的演变有很大关系。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和与奥菲斯这一名字有关的狄俄尼索斯宗教混合起来,从而经历了进一步的修正。奥菲斯是一个神话中的色雷斯歌手,他用里拉琴演奏,不仅使人和动物着迷,也令神祇着迷。奥菲斯希望用他令人愉快的音乐说服冥王的王后让他的爱人复生,但是*后却被狄俄尼索斯狂暴的女祭司撕成碎片。这样他就被等同于这一神祇,在一个狄俄尼索斯神话的奥菲斯式版本中,狄俄尼索斯也在重生之前被撕成碎片。
这一奥菲斯式影响在狄俄尼索斯运动中与其背景相比具有更少的原始性,在与神祇合一而追求永恒的努力中,这一影响包含了伦理要素。我们已经注意到,狄俄尼索斯崇拜是如何通过接受城市的平民生活而失去了很多原始特征的。奥菲斯运动代表了对这一宗教运动的一个进一步的加工,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位专家认为奥菲斯是被驯服和穿上衣服的狄俄尼索斯。
在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中,能够在哲学中追溯的大多数影响可以被认为是奥菲斯教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首先是奥菲斯教灵魂学说的影响,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兄弟会所接受的奥菲斯教的修正形式。奥菲斯教相信灵魂的轮回,灵魂被认为是不朽的,从神圣状态经历*初的下降,在接下来的转世化身中,灵魂又努力回到神圣状态。这一伦理上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狄俄尼索斯教将重点放在大地的复苏上。在毕达哥拉斯的著作中,通过将灵魂原则等同于心灵,在稍晚的阿那克萨戈拉的类似倾向中,他们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坚持的观点铺平了道路,后两人所持观点涉及到神性原则的理智特征和这一特征与人类灵魂的联系。
从总体上看,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复兴并没有为哲学提供教条式的预设,反而为宗教虔诚导向的思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毕达哥拉斯学派、巴门尼德及赫拉克利特的哲学都显示了与其同时代宗教生活的一致性,而没有反思宗教生活的直接影响。这些哲学家用热情和个人品质在表达自己,这让人想起同时代的诗人埃斯库罗斯和品达,人们也可以说公元前6世纪宗教生活的*好例证出现在这些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中,而不是出现在神话崇拜中。
此处所提及的三种哲学都意识到了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背景,这种哲学虽然涉及到“神”,却首先对呈现在感官感知中的物质和事物充满空间的方面感兴趣。毕达哥拉斯学派、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保留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理论;他们就像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但是他们更多强调了对神的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宇宙论感兴趣,这在柏拉图那里得到响应,但是他们学说的核心是关于“一”或者“单一”(monad)的观念,按照他们说的神秘主义,各种各样的可见物体从“一”中产生;统治这个不完善现象世界的存在的理性汇集在这个“一”的本质中。而且,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从“一”中产生,就必须回到“一”中,可见世界受到贬损,所有的价值和完善都归于这个“一”。很明显,此处与奥菲斯教义中关于灵魂从*初的神圣状态下降的表述是相似的。奥菲斯教的情感主义在这里被进一步遏制,他们把更大的重要性分配给对理论意义上的智慧的追求,理论是对理性和永恒真理的沉思;但同时奥菲斯教的实质洞见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中保存下来。
对于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来说,神性原则也被认为是“一”,这种一神论倾向在晚期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巴门尼德将变化的因而是虚幻的感知世界和实在世界区分开来,实在世界是不变的和神圣的存在,可以通过理性的洞察而达到。他将关于这一神圣实在的知识称为真理之路,用通过神启得来的赞美和虔诚的措辞来表述他对真理之路的体验。各种各样变化的事物如果可以描述,则完全是虚幻的,只能经由被命名为意见之路的宇宙论来把握,在其中“没有真的信念”。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这一区分的伦理特征就是奥菲斯教对灵魂的神圣状态和下降状态所作的区分。
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也坚持了前述观点中的一神论和唯理论预设,虽然他没有贬损感觉世界。他将一个基本的和神圣的原则等同于火。灵魂实体,或者自然通过量度或者理性而得到限定,理性使得可见世界永不停息的所有变化都成为一种交换,因为理性使得所有的对立面保持和谐。赫拉克利特显然反对许多骗子的活动,这些骗子利用了神话崇拜的流行;但是他晦涩难懂的表述无疑具有一种宗教特征,他当然也对他的出生地伊奥尼亚发展出的*早的科学性没有兴趣。
……
作者简介
弗兰克·梯利(Frank Thilly),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曾任教于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在大学讲授哲学史多年。著有《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导论》。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