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0023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25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55002338 ; 978-7-5550-0233-8

本书特色

《人文理想》不但涉及一个国家政治品质的优劣,更关乎一个社会人民素养的优劣,甚至系于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命运!《人文理想》从新闻者追求的理想国,历史期冀里的人文梦,人生体悟中的哲思辨三个部分入手,融入了作者弓少星对十年工作生活实践的心血与思考,探寻着新闻人之追求,人文者之坚守。

内容简介

  通览《人文理想》,主要内容均是作者境遇思考和历史人物理念等诠释分析以及对中西哲学会通中反思引发出来,并对诠释活动中的诸多人物学派理念归一宗为发端和框架,故取名所有诠释活动中的交心点《人文理想》,因为这些反思的重点是关于历代历派历宗的基本定位与同“道”归魂。为了推动进一步思考,作者还就一些媒体人普遍的困扰尝试不同学科分析与论证,时下在新闻界也必然会引起相同话题的讨论,这也许正是《人文理想》成功之处,无论当下媒体人就此讨论结果如何,作者都已完成其《人文理想》之己任,越多人参与讨论与探究,就越有利于人文理想的传播与发散,从而促使人文理想越加成熟与发展。

目录

新闻梦
理想者
勉新闻同仁——我们都将走向学思生命
再勉新闻同仁——重塑文人的情怀
三勉新闻同仁——士若在,世即在
《海峡都市报》创刊十五周年冀——阳光、空气、理想
80后新闻人的未来
戒穿凿也要戒肤浅
——兼谈吾辈创办“海峡周末”之使命感
博弈时期更需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任人唯贤是社会的风向标
北上告书
拜领导商榷
一名媒体人的冀望
在立功与立言之间徘徊
“名报百年”仍需问道于学问
自古何时有赤子报志映照天地间
好报纸还是要靠好文章立世
只有把民众放在心里,民众才买你的报
媒体一定要有人性
媒体人莫步“秦”路
我的新闻观
习心的自省
国民存理想乃国之大幸
文以载道,天下才能真正向善

人文梦
历史足迹
孔子:可谓至圣矣
刘勰: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司马迁:奇耻大辱薄超越
王弼:正始玄风尤当劲
阮籍与嵇康:“竹林玄学”广散君
刘劭: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
张载:恢弘之气魄可贯日
陆九渊:宋明“心学”开山祖
郭象:名教与自然皆出人矣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竺道生:众生皆成佛,人人可顿悟
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
王应麟:困学纪闻编玉海
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东方朔:大隐隐于朝的奇才
朱熹:近思而博古远
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
方东树:知者咸谓无溢量焉
戴震与章学诚:乾嘉朴学齐威名
王国维:独上高楼投湖休
陈寅恪:通化通识人文大师
顾颉刚:甘把金针度与人
钱钟书:融贯中西化古今

哲学梦
悟品人生
我们该追求怎样的自我实现
超越环境,人便成了“神”
大众传媒是所大学
《思在中国》自序:用规律说话让思考先行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学者以文载道,顿天下向善,一片安然!德与言,志与诗,道与文融为一体,开通民智,启迪善生,为孔子以降历代中外思想哲学家所关注,并从古今东西的高智善存者中辨别德与道,辞章与器识,历史与规律息息相关。比如周郭颐的“文以载道”说:“美则爱,爱则传焉!”又如孔子“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之旨。就算是极喜作诗的邵雍,也有“曲尽人情莫若诗”之赞,以诗歌来反映天地万物自得其间的和乐心境。二子以道为本,程颐提作文莫害道,伊川以志意之端肃为重,强调道毁于无实花俏之蔽,朱熹主张“即文以讲道,则文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无不是往圣先贤的智明圣愿。  然道者何?两宋道学视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生息与流变、秩序与结构,无不为本源之“道”,大全之“理”所统摄和贯注;虽然道与器、理与事并非截然二分,而是一种“即”的关系,不过其间仍有主导与配合之别,主导即道之根本,配合即象之肤面世象。从更深远的背景看,在先秦儒、道思想中即以奠定此理路。“君子不器”,为士人立身品次之所在与自我提升之所向。“君子务本”,“先立乎其大者”,纵要求士人坚实立定与现实世界之本源,闻价值秩序之发端,方可顺遂地通达由此展开出来的各种道之层次变化,这也就是朱熹所说的道是本,器是末,道不离器;理是本,气是末,理在气中;性是未发之体,情是已发之用,心统性情,道统性理。这样的文以载道精神,是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到陆游、辛弃疾等历代学人所共通,也是从“二程”到陆象山所共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觉、自尊与自重的文道之魂,在朱熹学说中屡有闪现,力求从人的气象与格调上去打通道与文、性与体的载道之美。  那么,文以载道,我们终究要载的是什么?以彼之见,道之折射人类社会,即趋善从流,文明有序,安全存在之必然。人自身无是非,乃天赋本性之需求,实规律使然谓安全有序存在。然后天因素之侵扰,加增人人各异之变化,环境之影响,是非善恶之多寡,呈现善恶美丑之意念,遂变万事万物之变化,世象万千。如是,一人善念旺盛必伏恶念之咒,反之亦然。然学道通道之人,明规律之真貌,析善恶之精髓,通是非之明理,则可将善念发挥极致,压恶念无发挥之时机。  往代圣哲,给善良二字下定义尝说“善良是万物之所追求”,西方狄耀尼亦在《天主诸名论》中说:“万物之所欲,在得善良和至善。”故中国《孟》、《墨》也言:“可欲之谓善。”万物固有恒性,恒性即遵循规律而存,如动物吃饱不杀生,植物长成不扩散,河水有道不泛滥,山峰有绿不垮塌之理。万物之依规律存在,始安全有序存在,正如佛教倡导人类要戒掉“贪嗔痴恨憎”一般,依善性而存,不从恶念之断。但凡如恶念滋,结果是动物疯狂杀生,植物肆意泛滥,河水任意扩散,山峰随意垮塌,环境必遭毁灭,万物必临灾难。  西方天主上智,主张随物的本性,配给所需。这也是很多西方信徒在用餐前和使用万物时为何要祈祷的原始,即感谢天主赐予食物和万物至我们眼前,这也可以理解基督教友之间为何其乐融融,心怀感恩,不滥杀滥用无度。因此他们在这一刻,善念主导,精神升华,忘却世俗,故能上智的聚谈,不含苦津,上智的同居,不生厌烦,却有喜乐欢愉。但若离开这一刻,回到现实,回到俗人尘世,他们又将面临俗人尘世般的喜怒哀乐之中,唯心底一念,惠泽心田,教友重聚,心田打开,善泉奔涌,悦愉眉梢。  ……

作者简介

  弓少星,笔名上官文卿。1981年生于辽宁建昌,中共党员,福建媒体人,硕士。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记者式作家称号,2012年荣获三地新闻记者青兰著作奖。著有《思在中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