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包邮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东北边疆研究

1星价 ¥35.6 (7.9折)
2星价¥35.6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3773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86
  • 出版时间:2003-10-01
  • 条形码:9787500437734 ; 978-7-5004-3773-4

内容简介

本书在占有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对高句丽民族的源和流进行研究,并试图对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涉及古代中国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双向的探索等内容。

前言

代前言 再论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代前言) 一、高句丽历史研究深化的尝试 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大发展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东北边疆历史研究深化的推动下,高句丽历史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勃发期,有关高句丽考古、历史和资料整理的著作相继问世。对此,马大正在《中国学者高句丽历史研究百年历程》,一文中已有简要综述。①2000年以来又有一批专著出版,仅目见,属历史研究的专著有:曹德全《高句丽史探微》(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2001年12月),姜维东《唐丽战争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5月);属考古研究的专著有:魏存成《高句丽遗迹》(文物出版社,2002年6月),王绵厚《高句丽山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耿铁华、尹国有《高句丽瓦当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属资料研究的专著有:朴灿奎《(三国志·高句丽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在此期间,由马大正、杨保隆、李大龙、权赫秀、华立合著《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也添列其中。 我们在《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一书中对如何进一步深化高句丽历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开拓思路,抓住重点,优化选题”为其中建议之二,谓:“鉴于近年有关单位启动高句丽历史研究都着力于撰著高句丽简史、高句丽通史和多卷本高句丽史。且互不通气,如此难免重复劳动,人才资源浪费,又囿于简史、通史体裁,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也难以深入展开研究,我们认为当前研究重点应抓住: 一足高句丽民族的源和流研究; 二是高句丽民族地方政权的归属研究,并由此深化中国古代地方民族政权归属的理沦研究; 三是中国古籍中,尤其是二十四史中高句丽记载的考释、辨析与研究; 四是高句丽考古成果的整理与研究; 五是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史研究的总结; 六是朝鲜、韩国以及日本学者高句丽史研究的总结; 七是朝鲜、韩国高句丽史研究中非学术化趋势研究。”(1) 作为《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以下简称《丛论》)的续篇,《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以下简称《续论》)正是对上述深化研究建议的一次尝试,一次实践。 《续论》以理论、历史、研究为题立篇,历史篇因内容丰富又以论和考不同的侧重分为上、下两篇,全书四篇共18题。 《续论》立题原则,一是《丛论》中尚未论及的高句丽历史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二是《丛论》中虽有论述,但似还有可补论之处的问题。 理论篇共二题,试图对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涉及古代中国疆域 的理论问题尽量做完整的、多层面的、双向的探索。 历史篇(上)共五题,其中汉四郡研究,高句丽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研究,高句丽文化研究,都是(丛沦》中未论及的;而古代中国政权与高句丽相互政策研究和高句丽活动地域变迁研究,则是在《丛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探讨。 历史篇(下)共五题,所涉及的高句丽考、高句丽建国时间考、高句丽诸王在位时间考、高句丽复国活动考、高句丽五部考,都是《丛论》中未展开论述且均是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篇共六题,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研究评议,高句丽考古是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高句丽研究中成绩*卓著的领域,有必要做重点的专题评议,而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虽然(丛论)中也有相同的专题综述,但在(续论)中试图对此问题近年来研究深化的轨迹,以及今后研究深化的趋势做些力所能及的分析;二是对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史籍——中国正史和《三国史记)进行辨析和评介;三是对当前朝鲜学者孙永钟,以及韩国的白山学会和高句丽研究会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试做记述和评介,这应视为是《丛论》中朝鲜半岛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评述的补充与深化。 当然,本书所述所论是否达到了立意的预定目标,还待同仁和学者鉴定,在此篇述及本书的主要宗旨也是为更利于同仁对本书尝试和实践的教正。

目录

再论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代前言
理论篇
一、古代中国的藩属
(一)关于藩、属的概念
(二)先秦时期的五服制理论
(三)先秦时期的“夷夏观”
……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