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科技教育与生态环境发展报告

包邮农业科技教育与生态环境发展报告

1星价 ¥13.2 (3.7折)
2星价¥13.2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1898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56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109189850 ; 978-7-109-18985-0

本书特色

唐珂编著的《农业科技教育与生态环境发展报告》全面总结2013年全年以及此前全国农业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农村能源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重点、亮点,系统梳理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为全国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工作者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和政策依据,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农业科技教育与生态环境发展报告》全面总结了2013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主要进展,系统梳理了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内容全面、数据翔实,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情况
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实施情况
三、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情况
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引进与交流情况
五、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
六、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七、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八、加强农业科技执法
专栏一 旱作农业攻关
专栏二 中国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
专栏三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
专栏四 农业机械化综合应用
专栏五 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
专栏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专项
专栏七 《农业技术推广法》学习贯彻情况
专栏八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
专栏九 农技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
专栏十 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新型职业民培育工程
一、推动阳光工程全面转型
二、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三、全面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四、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五、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专栏一 推动部部共建、省部共建涉农高校
专栏二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
专栏三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专栏四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
专栏五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大问题研究”进展

美丽乡村创建工程
一、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全面推开
二、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三、各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专栏一 “美丽乡村快乐行”双送双带双促活动
专栏二 美丽乡村创建典型人物推介活动
专栏三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

专题
专题一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体系工作法基本情况
专题二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情况
专题三 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评选情况
专题四 全国农业科研体系建设情况
专题五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展开全部

节选

  五、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  2013年,农业部把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整体布局不够完善、协作不够密切、分工不尽科学、条件建设比较滞后、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农业部制定并印发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围绕着30个农业“学科群”,主导部署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试验站。力争通过努力,到2016年,围绕国家农业科技重大战略需求,建设33个综合性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建设200余个专业性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其中30余个依托涉农企业建设);围绕科学数据获取,建设300个左右的野外观测试验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学科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并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紧密衔接,使得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程度实现开放、共享,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规划建设  1.总体规划。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按照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结合研究机构学科发展的状况,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在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坚持产业导向、稳定支持。围绕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定向建设一批优势实验室,并在经过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予以稳定和持续支持。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积极探索有利于重点实验室发展和壮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五是坚持立足现有、稳步推进。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重点实验室的积极性,有效调控增量、激活存量,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工作。  2.体系结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优势科研和教学单位,从现有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他优秀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遴选产生。专业性与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以现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根据区域性产业需要新建一批。野外观测试验站建设,主要以农业部已命名建设的68个野外台站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970个试验站为基础,与农业部即将开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相协调,按照自然生态区域和重点实验室的需要进行布局。  3.区域布局。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从全局出发,系统考虑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的布局安排。200余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300余个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布局以科学规范的区域划分为依据,确保主要区域都能够有所覆盖。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