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3010082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306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29
- 出版时间:2004-01-01
- 条形码:9787301008256 ; 978-7-301-00825-6
本书特色
艾布拉姆斯先生写下了一部关于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这是自斯平加恩的著作出版以来,美国学术界在这个领域内做出的*卓越的贡献…… 本书所蕴涵的思想如此之丰富因而对研究浪漫主义运动以及整个批语理论的学者都有着极大的价值。 艾布拉姆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研究、构思和写作之精品实在令人钦佩。这是一本优秀的专著,无疑对于好几个领域——思想史、比较文学以及英国文学史、批评理论和美学——都有着永久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涉及其他主要的艺术形式。本书强调的是批评的一种共同走向,这就是我们特意选择“浪漫主义”批评加以阐述的理由所在;但我相信,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忽视各类作家之间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家关心的是诗歌和艺术的本质,有些探索其心理原由,有些研究其结构种类,有些探讨其主要准则,有些则研究诗歌或艺术与人类所关注的另一些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是当时见解独特、影响持久的批评家,而不是那些平庸的书评者,他们对一航读者的影响更为直接,却常常是短命的。
前言
序言 文学理论在柯尔律治的时代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呈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过程。贺拉斯的《诗艺》与约翰逊博士的批评之间固然存有诸多重大差异,但是,二者在前提、宗旨和方法上的连续性却依稀可辨。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沦的出现打断了这种连续性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其中有许多观点和具体做法都标志着在传统批评与包括一些自称是反浪漫主义的批评在内的现代批评之间,有着种种本质上的区别。 本书主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涉及其他主要的艺术形式。本书强调的是批评的一种共同走向,这就是我们特意选择“浪漫主义”批评加以阐述的理由所在;但我相信,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忽视各类作家之间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家关心的是诗歌或艺术的本质,有些探索其心理原由,有些研究其结构种类,有些探讨其主要准则,有些则研究诗歌或艺术与人类所关注的另一些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是当时见解独特、影响持久的批评家,而不是那些平庸的书评者,他们对一般读者的影响尽管更为直接,却常常是短命的。 为了强调这个时代在总的批评史上所处的关键地位,我把英国浪漫主义理论纳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中进行论述,并且尽力保持以18世纪美学为参照系,因为浪漫主义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18世纪美学的发展,而在更大程度上,则是对它的有意义的反动。我也阐述了英国批评理论与外来思想,尤其是当时极富启迪意义的德国思想之间的某些关系。赫尔德和康德开厂这种思辨的先河,自此德国取代了英国和法国而成为向西方世界输出思想的主要国家。在时间上我也是跳跃自由,上溯到希腊罗马美学思想的渊源,下至当今流行的各种批评观念。*后,我对一些突出的浪漫主义观念也进行了探索,尽管不很详细,但这一探索不仅溯源到以前的美学论争,而且也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种理论和发现。在美学领域中,大胆新颖的思想常常是来自别处的,而这些新颖的思想在其发生的文化故土上却被认为是平常无奇的东西,这在其他探索领域里也是如此。 本书的书名把两个常见而相对的用来形容心灵的隐喻放到了一起:一个把心灵比做外界事物的反映者,另一个则把心灵比做一种发光体,认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前者概括了从柏拉图到18世纪的主要思维特征;后者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关于诗人心灵的主导观念。这两个隐喻以及其他各种隐喻不论是用于文学批评,还是用于诗歌创作,我都试图予以同样认真的对待,因为不管是在批评中还是在诗歌中,使用隐喻的目的尽管不同,其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批评思维也像人类在其兴趣所至的各个领域中的思维一样,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比拟手段进行的,因为批评中的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也是类比性质的论争。本书的探讨将表明,许多概念对于澄清艺术的性质和标准都极有裨益。然而这些概念并非获自对审美事实的简单考察而似乎是从那些有益的类比物中发掘出来的。这些类比物的属性由于隐喻性的转义而成了艺术作品所固有的属性。据此,从新古典主义批评到浪漫主义批评的变迁,可以初步表述为批评术语中典型隐喻的根本变化。 起用某些被遗忘的比喻,使我们得以从—个崭新的、似乎能够揭示本质的角度对某些原有的事实重新做一番观察。这一尝试也许够得上约翰逊博士对凯姆斯勋爵的很有分寸的称赞:他“在《批评要素》中的做法很正确。我的意思不是说他教会了我们什么,而是说他用新方法说明了老问题”。然而,研究批评史的有效方法还很多。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看上去*为便利的我就使用,并力图把一些基本隐喻的分析限制在这种方法能够阐述清楚的问题上。 ……
目录
序言
**章 导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
一 艺术批评的诸种从标
二 模仿说
三 实用说
四 表现说
五 客观说
第二章 模仿与镜子
一 艺术犹如镜子
二 经验主义理想中的模仿对象
三 超验主义的理想
第三章 浪漫主义关于艺术和心灵的类比
一 关于“表现”的各种隐喻
二 情绪和诗歌对象
三 心灵比喻的变迁
第四章 诗歌和艺术的表现理论的发展
一 假如你要我哭
二 朗吉努斯及其信仰歌
三 原始语言和原始诗歌
四 作为诗歌规范的抒情诗
五 德国的表现说:音乐诗
六 华兹华期、布莱尔和探索者
七 表现说与表现实践
第五章 浪漫主义理论种种:华兹华期与柯尔律治
第六章 浪漫主义理论诸家论:雪莱、哈兹里特、基布尔及其他
第七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机械论与有机论
第八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无意识的天赋和有机体的生长
第九章 作为个性展示的文学
第十章 忠实于自然的标准:罗曼司、神话和隐喻
第十一章 浪漫主义批评中的科学与诗歌
译后记
校后记
作者简介
M.H.艾布拉姆斯是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中的大师级人物,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康乃尔大学任教,任1916级英文荣体讲座教授。艾布拉姆斯长期担任不断修订、再版的《诺顿英国文学选读》的总主编和浪漫主义分卷的主编,并有《文学术语词典》、《自然的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与革新》等。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