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政体制的历史申论
读者评分
5分

宪政体制的历史申论

1星价 ¥11.9 (3.3折)
2星价¥11.9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质量很好内容经典

2024-02-04 11:39:4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3317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533331771 ; 978-7-5333-3177-1

本书特色

由万昌华所著的《宪政体制的历史申论》首先阐述了西班牙、德国和韩国宪法政治体制的孕育与发展历程,随后又以考古资料与文献为依据,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郡县制的沿革和发展以及孔孟关于“限权君主制”等朴素的宪政体制观点,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宪政体制的历史思辨》的姊妹篇。作者首先阐述了西班牙、德国和韩国宪法政治体制的孕育与发展历程,随后又以考古资料与文献为依据,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郡县制的沿革和发展以及孔孟关于“限权君主制”等朴素的宪政体制观点,鞭笞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政治事实。

目录

**篇 西班牙走上民主宪政之路的历史考察一、西班牙中古时期专制主义盛行二、长枪党在西班牙长期专政三、政治体制转轨与民主宪政体制在西班牙的*后确立四、西班牙政治体制改革时期社会条件与走上民主宪政之路诸原因分析五、西班牙走上民主宪政之路意义分析第二篇 德国建设宪政统一国家过程中两种思想与体制的博弈一、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思想在德国的对决二、1933年之前德意志宪政体制实践回顾三、从“第三帝国”建立到“第四帝国”崛起四、德国人民建成自由民主宪政统一国家的启示第三篇 朝野良性互动,国家走上发展坦途——韩国民主宪政之路的一种解读一、1988年之前的韩国政治二、从卢泰愚到金大中:韩国民主宪政体制的确立三、人民斗争暨自1987年韩国朝野的良性互动四、小结第四篇 郡县性君主专制时代论——兼评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文一、有关提法回顾二、李若晖关于郡县制时代提法之意义三、李若晖关于郡县制时代说之补足四、结语第五篇 再论郡县制时代一、前人关于郡县制危害的代表性论述二、郡县制时代自上而下逐级授权与地方官场日趋腐化三、郡县制时代政府主导社会及其造成的危害四、追本溯源第六篇 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一、明末以前关于郡县制问题之论争二、明末至戊戌变法以前之郡县制度评价三、戊戌变法以来关于地方自治之讨论四、结语第七篇 秦汉时期的郡尉、县尉——从简牍等有关考古材料说起一、秦汉时期的郡尉二、秦汉时期的县尉三、余论第八篇 重评隋文帝一、关于灭陈问题二、关于推行均田制问题三、关于创立三省六部制问题四、关于个人品格问题五、结语第九篇 论孔孟的朴素联邦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孔子诞辰纪念日而作一、汉代以来官家儒学对孔孟政治思想的阉割与歪曲二、孔孟关于朴素联邦制的思想与主张三、后人关于孔孟主张地方行政体制之评价四、孔孟朴素联邦制思想的价值第十篇 顾炎武在山东时期关于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的考察一、顾炎武在山东时期关于政治体制的著述二、顾炎武在山东时期政治体制思想概观三、小结第十一篇 中国20世纪宪政主义的双峰:胡适与殷海光一、胡适的宪政主义思想二、殷海光的宪政主义思想三、胡适、殷海光二人关系的考察四、结论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万昌华,男,山东泰安人,1956年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曾应邀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冈山大学等国外学术机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