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的逻辑-系统科学整体论思想研究

生成的逻辑-系统科学整体论思想研究

1星价 ¥34.6 (7.2折)
2星价¥34.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16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6121641 ; 978-7-5161-2164-1

本书特色

《生成的逻辑--系统科学整体论思想研究》编著者刘敏。本书从整体论的发展历史出发,阐述了“整体论”这一与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及方法论密切相关的哲学范畴,梳理了从人类文明萌芽至今整体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科学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与特征以及发展演变的历史,揭示了整体性思想在系统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路线。系统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整体论思想,整体论思想的核心是突现,突现的实质是新质的产生和显现。从而揭示整体性思想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整体论的发展历史出发,阐述了“整体论”这一与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及方法论密切相关的哲学范畴,梳理了从人类文明萌芽至今整体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科学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与特征以及发展演变的历史,揭示了整体性思想在系统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路线。系统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整体论思想,整体论思想的核心是突现,突现的实质是新质的产生和显现。从而揭示整体性思想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影响。

目录

导论 用生成的眼光看世界    一  还原论与整体论:构成与生成   二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三  核心思想与研究主线  **章 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  **节 还原论的盛行与危机    一  还原论的思想起源及文化背景    二  还原论的自然观基础    三  还原论纲领在近代科学中的盛行    四  还原论危机  第二节  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    一  逻辑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科学观的对抗    二  蒯因对还原论的批判及其影响    三  争论的分析    四  还原论局限及整体论出场  第二章 整体论思想溯源  **节 古代中国的整体思想    一  古代中国整体思想的主要来源    二  《易经》的整体思想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三  中国整体自然观的特质及其与西方自然观的比较    四  中国整体自然观的科学价值  第二节 西方整体论思想简述    一  古希腊的基元整体观    二  过程哲学的整体观    三  突现论的整体观    四  创造论的整体观    五  有机论一互依哲学的整体观    六  生命哲学的整体观   第三章 生成论视阈下的系统科学思想史  **节 系统与生成论    一  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二  生成论视阈下的系统科学思想史   第二节 系统理论    一  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  贝塔朗菲:整体论思想重登科学舞台     三  妥协性:构成整体论的贫困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     一  自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  普利高津:进化整体论转向    三  时间问题重提:对整体论思想的革命性贡献    四  协同学:整体进化的内在动因    五  突变论:进化整体论的突破点    六  超循环:生成整体论范式转换的转折点    七  不彻底性:进化整体论的局限  第四节 非线性科学    一  分形:整体生长的形态学    二  自相似性:整体生成整体的自洽表征    三  混沌:整体生成的动力学    四  湍鉴:在混沌与有序之间    五  复杂网络及其整体性思想  第四章 生成的超越:系统整体论形态嬗变  **节 构成整体论:科学应该重新定向    一  揭示系统整体存在论    二近可分解性     三  弱时间性   第二节 进化整体论:确定性终结,新理性开端     一  新整体诞生条件的确定     二  内部时间的揭示     三  生命观照与系统自省   第三节 生成整体论:生命寓于信息之中    一  生成起点的确定与生成尺度的刻画    二  信息对生成的统摄与观照  第五章 生成的逻辑:系统整体思想演进机制与路由  **节 整体性的行为表征  第二节 整体性的内在原因    一  整体诞生的条件    二  整体性涌现的动力学机制  第三节 走向生成整体论    一  生成的逻辑起点    二  整体重建与生成  第四节 系统科学整体思想的特征    一  关系性    二  过程性    三  历史性    四  生成性    五  信息性    六  自选择与自转化性  第六章 生成论视阈下的科学观与人文价值观  **节 科学观的比较    一  经典科学整体观与系统科学整体观比较    二  系统科学整体观与中国古代整体观比较    三  中西方思维特质差异比较   四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第二节 科学范式的比较    一  经典科学范式与系统科学范式比较    二  哲学范畴的新诠释    三  中西科学会通初探  第三节 系统科学人文价值观:整体观照下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一  对话语境的变迁    二  系统科学生成论:开创对话新模式  附 量子理论的桥梁作用:在经典科学与系统科学之间  结语 建构内涵价值的生成科学  参考文献  学术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敏,1977生,哲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要研究方向:系统科学哲学、科学史、中西科学思想比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