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译【柒~玖】

包邮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译【柒~玖】

¥66.1 (2.9折) ?
1星价 ¥66.1
2星价¥66.1 定价¥2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2859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47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802285989 ; 978-7-80228-598-9

本书特色

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     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王鸣盛)     柏杨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     《资治通鉴:第3辑 西晋 东晋(插图珍藏版·文白对照全译)(套装全3册)》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资治通鉴:第3辑 西晋 东晋(插图珍藏版·文白对照全译)(套装全3册)》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迄于东晋恭帝元熙元年(419),讲述西晋、东晋,凡155年之史事。

目录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晋武帝泰始元年~八年(265~272)
卷第八十 晋纪二 晋武帝泰始九年~成宁五年(273~279)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晋武帝太康元年~九年(280~288)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晋武帝太康十年~晋惠帝元康八年(289~298)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晋惠帝元康九年~永康元年(299~300)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晋惠帝永宁元年~太安元年(301~302)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晋惠帝太安二年~永兴元年(303~304)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晋惠帝永兴二年~晋怀帝永嘉二年(305~308)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晋怀帝永嘉三年~五年(309~311)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晋怀帝永嘉六年~晋愍帝建兴元年(312~313)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晋愍帝建兴二年一四年(314~316)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晋元帝建武元年一大兴元年(317~318)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晋元帝太兴二年一四年(319~321)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晋元帝永昌元年~晋明帝太宁元年(322~323)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晋明帝太宁二年~晋成帝咸和二年(324~327)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晋成帝咸和三年~六年(328~331)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晋成帝成和七年~成康三年(332~337)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晋成帝咸帝四年~七年(338~341)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晋成帝成帝八年~晋穆帝永和三年(342~347)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晋穆帝永和四年~六年(348~350)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晋穆帝永和七年~十年(351~354)
卷**百 晋纪二十二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升平三年(355~359)
卷**百○一 晋纪二十三 晋穆帝升平四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360~368)
卷**百○二 晋纪二十四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五年(369~370)
卷**百○三 晋纪二十五 晋简文帝成安元年~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1~375)
卷**百○四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七年(376~382)
卷**百○五 晋纪二十七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九年(383~384)
卷**百○六 晋纪二十八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十一年(385~386)
卷**百○七 晋纪二十九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十六年(387~391)
卷**百○八 晋纪三十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二十一年(392~396)
卷**百○九 晋纪三十一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
卷**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
卷**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晋安帝隆安三年~四年(399~400)
卷**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晋安帝隆安五年~元兴元年(401~402)
卷**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晋安帝元兴二年~三年(403—404)
卷**百一十四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四年(405~408)
卷**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晋安帝义熙五年~六年(409~410)
卷**百一十六 晋纪三十八 晋安帝义熙七年~十年(411~414)
卷**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十二年(415~416)
卷**百一十八 晋纪四十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十四年(417~419)
展开全部

节选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是年十二月方受禅改年号为泰始1.春,三月,吴国君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谬和徐绍、孙或一同前来答谢晋国的聘问。徐绍等人到了濡须,有人说徐绍有赞美中国的言词,吴国君主一怒之下,追了回来,杀了他。2.夏,四月,吴国改年号为甘露。3.五月,魏帝以特优的礼仪加封文王,王妃进封为后,世子为太子。4.癸未日(三十日),大赦天下。5.秋,七月,吴国君主逼死了景皇后,将景帝四个儿子迁徙到吴国。不久,又杀了四人中年长的二人。6.八月,辛卯目(初九),文王去世,太子继承了相国、晋王地位。7.九月,乙未日(九月无此日),大赦天下。8.戊子日(九月无戊子日),派魏国司徒何曾做晋国丞相;癸亥日(十二日),派骠骑将军司马望做司徒。9.乙亥日(二十四日),将文王葬在崇阳陵。10.冬,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请求吴国君主把都城迁到武昌,吴国君主听从这个建议,命令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坚守建业。步阐,是步骘的儿子。11.十二月,壬戌日(十三日),魏帝将帝位禅让给晋国;甲子日(十五日),迁出京城,居住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别,握着魏帝的手,流泪叹息,不能自禁,说:“臣死的时候,仍然是专诚效忠大魏的臣子。”丙寅目(十七日),晋王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泰始。丁卯日(十八日),尊奉魏帝为陈留王,居住邺宫。对待陈留王优厚的礼仪,都是仿效魏国初年,汉把帝位禅让给魏的旧例。魏氏各王王号都降为侯爵。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奉王太后为皇太后。封皇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邪王,弟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封子侄辈的司徒司马望等十七人都为王。派石苞做大司马,郑冲做太傅,王祥做太保,伺曾做太尉,贾充做车骑将军,王沈做骠骑将军;其他文武官员,封官加爵,各有等差。乙亥日(二十六日),派安平王司马孚做太宰,都督中外各州一切军务。不久,又派车骑将军陈骞做大将军,和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顗,共八公,同一时间,一起设置。皇帝要矫正魏氏孤立的弊端,所以大封皇族,授给职务。又下诏各王都可以自己选择国中长官,只有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请求君主下令派任。12.下诏废除禁锢魏氏皇族的命令,废止部下将领和州郡长官出仕必须羁留亲属作为人质的规定。13.皇帝以为晋承袭了魏国刻薄奢侈的风俗,所以要用仁义节俭的德性来矫正这种风气。太常丞许奇,是许允的儿子。皇帝将要在太庙举行祭祀,朝中议论以为:许奇的父亲承受刑罚,因而死去,不应该让他接近皇帝左右,请求派遣他做地方官。皇帝却陈述许允往日的名望,称赞许奇的才能,提升他做祠部郎。执事官员上言说驾御牲牛的青丝绳断了,诏命用青麻绳代替。14.开始设置谏官,派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做谏官。傅玄,是傅斡的儿子。傅玄以为魏朝末年,士子风气败坏,呈上奏章说:“臣下听说先代君王的治理天下,在朝中能振兴教化,在民间能通行清正的言论。近代魏武帝爱好法术,因而天下崇尚刑名的学术;魏文帝仰慕才能通达的人才,因而天下轻视固守节操的人士。从此以后,国家的纲常不能整治,放浪的狂士满布朝廷,于是使得天下不再有清正的言论。陛下隆兴王业,承受帝位,弘扬尧、舜的教化,只是没有举拔清远有礼的巨子,来敦厚朝野的风化气节;没有贬退虚声鄙陋的人士,来惩治社会的不敬不法,所以臣下还要胆敢进言。”君主赞许并且采纳他的进言,命令傅玄拟写诏书进奏,但是依旧不能改革当时风气。15.起初,汉征西将军司马钧生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司马隽生京兆尹司马防,司马防生宣帝。……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