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综合卷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综合卷

1星价 ¥18.1 (4.0折)
2星价¥18.1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R2D***(三星用户)

这套丛书感兴趣就购入看看

这套丛书实在太多了。

2024-09-09 07:43:34
0 0
201***(三星用户)

查阅了各大图书馆存藏的中、外文相关图书、地图、历史照片等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查阅了各大图书馆存藏的中、外文相关图书、地图、历史照片等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023-04-18 15:20: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6711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31671107 ; 978-7-5316-7110-7

本书特色

藩部是清代概念,具有政治、地理、边疆和民族等多重内涵。从政治意义上说,它涉及到清代的政治制度、边疆民族政策、行政区划;作为地理概念,它包括漫长的北方和西南边疆地带;从民族意义上说,它包含众多的少数民族,并涉及到民族关系。在清代,藩部主要的是被作为政治概念使用的,即主要指民族部落,但也作为地理单位指民族地区。因为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综合卷·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科学地探讨清代藩部的形成和政治变迁,对今天制订正确的边疆民族政策疑具有启发、参考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阐述了清代特有的政治制度——藩部体制,探讨了“藩部”概念的内涵及其衍变,藩部与传统的宗藩、藩属制度的渊源关系,清代藩部形成的政治背景、途径与方式,藩部的地理环境、类型与建置沿革等问题。

目录

**章 历史传统与清代藩属制度
**节 藩的含义与宗藩制度
第二节 藩属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对费正清“内外藩”理论的评析
第四节 清代的属国

第二章 清代藩部形成的政治背景、途径与方式
**节 政治背景:16-17世纪前半叶北中国的民族——政治格局
第二节 藩部形成的途径与方式

第三章 藩部的地理环境、类型与建置沿革
**节 地理环境与民族分布
第二节 理藩院视角下藩部的类型
**章 历史传统与清代藩属制度
**节 藩的含义与宗藩制度
第二节 藩属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对费正清“内外藩”理论的评析
第四节 清代的属国

第二章 清代藩部形成的政治背景、途径与方式
**节 政治背景:16-17世纪前半叶北中国的民族——政治格局
第二节 藩部形成的途径与方式

第三章 藩部的地理环境、类型与建置沿革
**节 地理环境与民族分布
第二节 理藩院视角下藩部的类型

第四章 藩部政治体制构造的基本原则与行政模式(一)
**节 政治体制构造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基本行政模式之一:札萨克盟旗模式、八旗模式

第五章 藩部政治体制构造的基本原则与行政模式(二)
**节 基本行政模式之二:西藏模式
第二节 基本行政模式之三:回疆模式

第六章 内地化与一体化:藩部地区政治发展的一般趋势
**节 藩部与行省的比较
第二节 藩部政治的一体化与内地化
第三节 结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导因

主要参考征引文献
一、参考文献
二、征引文献

再版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永江(1963-),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东北学院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长江大学特聘教授。学术专长为北方民族史及蒙古史,清史,清代边疆民族史一
  主要著作: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满族史研究》(日本)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以中、日、英文发表过明清史、民族学、考古学诸领域的学术论文、译文近百篇;独立撰写、合著《清代藩部研究》《蒙古民族通史》等学术著作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