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研究

包邮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研究

1星价 ¥31.5 (7.5折)
2星价¥31.5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506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14150650 ; 978-7-5141-5065-0

本书特色

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要求,我国1994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以流转税改革为重中之重的税制改革,尽管税制建设逐步呈现出向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模式过渡的基本取向,但在具体的税收实践中,我国税制结构实际长期是“单主体”模式,流转税长期在税收收入中独占鳌头,直接税尤其是所得税地位始终未能获得有效提升,从而导致整个税制体系的收入功能强大,调节功能短板。因此,实质性的问题是,税制实际运行的“单主体”模式与“双主体”税制模式目标脱节的原因何在?背后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如何正视并破解这些约束,以切实推进税制改革方案的有效实现?源于此问题意识,本书对我国税制结构优化问题展开研究。税制结构有宏观税系结构、中观税种结构和微观税制要素结构的三维层面之分,由于税系结构安排是一国整体税制框架顶层设计的初始起点,具有系统上的稳定性和功能上的协调性,因此,本书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税制结构优化是对各税类在质上的结合方式与量上的比例关系,进行合理调整与科学布局的动态进程。影响税制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有: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在内的经济诱因;公平与效率不同的政策目标导向;税务管理能力的强弱;财政压力的推动;税收分权的合理与否;税收公共参与的有效度;税收法治化水平等。

内容简介

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要求,我国1994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以流转税改革为重中之重的税制改革,尽管税制建设逐步呈现出向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模式过渡的基本取向,但在具体的税收实践中,我国税制结构实际长期是“单主体”模式,流转税长期在税收收入中独占鳌头,直接税尤其是所得税地位始终未能获得有效提升,从而导致整个税制体系的收入功能强大,调节功能短板。因此,实质性的问题是,税制实际运行的“单主体”模式与“双主体”税制模式目标脱节的原因何在?背后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如何正视并破解这些约束,以切实推进税制改革方案的有效实现?源于此问题意识,本书对我国税制结构优化问题展开研究。税制结构有宏观税系结构、中观税种结构和微观税制要素结构的三维层面之分,由于税系结构安排是一国整体税制框架顶层设计的初始起点,具有系统上的稳定性和功能上的协调性,因此,本书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税制结构优化是对各税类在质上的结合方式与量上的比例关系,进行合理调整与科学布局的动态进程。影响税制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有: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在内的经济诱因;公平与效率不同的政策目标导向;税务管理能力的强弱;财政压力的推动;税收分权的合理与否;税收公共参与的有效度;税收法治化水平等。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章  税制结构及其优化的理论界定
  **节  税制结构的三维层面
    一、宏观:税系结构
    二、中观:税种结构
    三、微观:税制要素结构
    四、研究对象:税系结构
  第二节  税制结构的模式类型
    一、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二、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三、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税制结构
  第三节  税制结构优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改良性
    二、动态性
    三、*适性
    四、平衡性
    五、有效性
  第四节  税制结构优化的功能价值
    一、财政收入价值
    二、效率与公平价值
    三、稳定与增长价值
  第五节  税制结构优化的具体衡量
    一、形式衡量标准
    二、实质衡量标准
第二章  税制结构优化的形成机理分析
  **节  经济诱因
    一、经济发展水平:税制结构优化的客观基础
    二、经济结构:税制结构优化的税基约束
    三、经济运行机制:税制结构优化的运转平台
    四、国际经济一体化:税制结构优化的外部约束
  第二节  政策目标导向
    一、效率取向的政策目标与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
    二、公平取向的政策目标与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
    三、公平与效率相平衡的政策目标与直接税、间接税的合理协调
  第三节  税务管理能力
    一、涉税信息的对称性:税制结构优化的实践基石
    二、税务行政的有效性:税制结构优化的运行保障
    三、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税制结构优化的内在支持
  第四节  政治法律因素
    一、财政压力:税制结构优化的推动力
    二、合理的税收分权:税制结构优化的体制保障
    三、有效的公共参与:税制结构优化对话平台的架设
    四、利益集团:税制结构优化的政治博弈
    五、宪法性约束:税制结构优化“元”规则的确立
第三章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节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不足的基本表征
    一、税制整体过度刚性,经济弹性不足
    二、主体税长期以间接税占优,下行调整缓慢
    三、直接税占比持续偏低,且税制体系不健全
    四、税收集中度总体较高
    五、税收变动度整体偏低
  第二节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状况的计量分析
    一、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
    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和失衡经济结构形成税制结构优化的客观基础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导向对中性税制的一般偏好
    三、效率优先的发展观导致对直接税制的关注不足
    四、涉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构成制约税制结构优化的“瓶颈”
    五、地方税权不足和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制约规范财产税制的确立
    六、税收公共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加大直接税改革推进的难度
    七、利益集团的实际存在增加直接税重塑分配关系的阻力
    八、税收法治的发育不足导致税制结构优化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第四节  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不足的效应分析
    一、税收收入超高速增长,并加剧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恶化
    三、税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缺失
第四章  发达经济体税制结构优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节  发达经济体税制结构的现状及历史变迁
    一、发达经济体税制结构的现状
    二、发达经济体税制结构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发达经济体税制结构优化的经验
    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奠定税基选择的多元性
    二、税制目标的多元平衡形成税制结构优化的政策基础
    三、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形成税制结构优化的重要外部约束
    四、高效的税收征管是税制结构优化的实践基石
    五、政治法治的高度公共化为税制结构优化铺设对话平台
  第三节  税制结构优化的一般规律
    一、税制结构变迁的基本谱系
    二、税制结构优化的一般化经验
    三、税制结构优化的本土特殊性
第五章  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基本思路
  **节  基本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税制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
    二、税制结构优化的基本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第二节  制度定位: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一、全面规范与整合间接税制,适度降低间接税比重
    二、深入完善与健全直接税制,有效提升直接税占比
    三、我国“双主体”税制结构下的总体框架体系
  第三节  破解约束,有效推进我国“双主体”税制结构的实现
    一、强化直接税税源控管,形成“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经济基础
    二、提升税务管理能力,奠定“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征管基础
    三、确立合理税收分权,形成“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体制基础
    四、扩大税收公共参与,形成“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理性共识
    五、深度调整利益格局,破除“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政治掣肘
    六、积极推进税收法治,形成“双主体”税制结构优化的规则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念明,男,1984年11月生,山东日照人,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税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报》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中国家重大课题一项,参与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山东省领导圈阅重大课题、青年委员凋研课题及省情调研课题。其中,一项科研成果形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一项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税务年鉴(2013)》。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制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