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

包邮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

1星价 ¥52.8 (9.1折)
2星价¥52.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634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09763407 ; 978-7-5097-6340-7

本书特色

作者结合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脉络,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考察了严复的文学功用观和雅俗观,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严复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变革的影响,进而揭示出严复与近代文学新变之间的关系。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既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为救亡图存所做的艰苦努力,也反映了近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轨迹。

内容简介

作者结合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脉络,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考察了严复的文学功用观和雅俗观,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严复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变革的影响,进而揭示出严复与近代文学新变之间的关系。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既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为救亡图存所做的艰苦努力,也反映了近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轨迹。

目录

绪论    一 严复文学研究综述    二 研究思路和难点    三 研究内容和观点    四 研究意义**章 绎新籀古折以中:严复的求索及其天演哲学  **节 落寞与新生:一代士人探求突围的种种尝试  第二节 求索真与明:严复的求索及其选择路径    一 严复的求索人生    二 求索真与明:严复学术路径的特征  第三节 天演哲学:严复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思想贡献    一 “舆论领袖”:从进化论到天演哲学    二 天演哲学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 天演哲学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 在功利与审美之间:严复的文学功用观  **节 救亡启蒙:基于现实的功利诉求    一 反思中学、倡导西学    二 严复功利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无用之用:基于文学本身的审美特质    一 《诗庐说》:文学审美观的宣言    二 严复“无用之用”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严复的文学功用观与文学独立观念之确立    一 引进西方学术分科思想为文学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 严复的“美术”思想与“纯文学”观念的萌生    三 严复在文学独立观念确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 对峙和逆转的变奏: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节 近代文学的雅俗流变  第二节 崇雅避俗: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一 “笔底自有雅言”:严复诗文创作的坚守    二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的翻译追求    三 崇雅避俗的深层原因:“身份焦虑”的补偿和天演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尚雅启俗:严复在近代文学雅俗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小说界革命”的先声    二 梁、严的“雅俗”论争:“文界革命”深化的契机    三 严复式的“新质雅言”:五四“新式白话”的雏形第四章 水中盐味饮方知: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  **节 严复天演哲学与进化论之关系  第二节 严复与清末民初的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 从进步到革命:传播过程中的进化论衍义    二 进化论: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 “自洽”与“悖离”:严复与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关系  第三节 严复与文学进化观    一 严复关于文学进化的*早描述及其文学进化观的形成    二 文学进化观与现代意义上文学观念的确立    三 文学进化观奠定了近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基调  第四节 严复与“人的文学”观念之生成    一 严复“三民”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滥觞    二 严复在“人的文学”观念之诞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余论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惠萍,河南社旗人,l974年12月出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现代文学、新闻传播、编辑出版、图书评论等领域的教研工作。在《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东方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编辑出版学》等教材两部,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三项,主持河南省社科项目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