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49165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64916558 ; 978-7-5649-1655-8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布里斯托尔大学英文系教授安德鲁·本尼特的论文自选集,绝大多数论文为发表于2000年前后的近作。全书以读者理论与作者理论为研究重心,兼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诗学理论,考察了读者反应批评与读者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并突出强调了阅读的 历史学与政治学问题,同时分析了后结构主义与解构理论,以及对阅读观念和时间做出突破性重估的德里达的著作的意义;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为论述的重点来分析阅读理论;作者还认为,尽管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宣传作者的死亡或消失的观点影响重大,但是作者问题仍然是目前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在“理论之后”这个大的文化语境下讨论了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作者、阅读、后世书写理论、文学的无知等。
目录
1 作者中文版序言
1 读者反应批评之后的阅读理论
30读者的凝望
61解读约翰·济慈
101为未来而作
155后世书写理论
181作者理论与文学问题
207文学的无知
237我们对他者的无知:《米德尔马契》与《远大前程》
283译后记
作者简介
安德鲁·本尼特,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文学教授,主要从事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研究,曾出版《作者》、《浪漫主义诗人与后世理论》、《济慈、叙事与听众》等专著,并与尼古拉·罗伊尔合著《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
译者简介:
李永新,男,山东莒南人,1978年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西方文论及马列文论,曾参与翻译《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等多部著作。
汪正龙,男,安徽南陵人,1965年生。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西方文论及马列文论,已出版专著《文学意义研究》及译著《虚构与想象》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