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基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研究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基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研究

1星价 ¥21.1 (4.3折)
2星价¥20.6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36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16143643 ; 978-7-5161-4364-3

本书特色

本书在阐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合作开展的可能路径和方式,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行了解读和诠释,提出了合作关系的达成路径、合作模式的八大要素和丰富多元的合作方式,并结合残障人士社会保障的发展走向对政府与助残民间组织的合作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规划。本书不仅拓展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模式的理论研究,也能对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阐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合作开展的可能路径和方式,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行了解读和诠释,提出了合作关系的达成路径、合作模式的八大要素和丰富多元的合作方式,并结合残障人士社会保障的发展走向对政府与助残民间组织的合作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规划。本书不仅拓展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模式的理论研究,也能对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录

内容概要
**章  研究需要与实践要求
  **节  文献回顾
    一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二  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三  社会保障中的民间组织参与研究
    四  社会保障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模式的研究
  第二节  实践要求
    一  改善残障人士生活状况的现实需要
    二  弥补政府力量不足的客观必然
    三  促进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  符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要义
第二章  合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节  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与民间组织的政策发展
    一  残障人士社会保障现行政策
    二  民间组织以及与政府合作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合作现状
    一  助残民间组织发展现状
    二合作现状评估
    三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直接原因
    一  民间组织发展困难,缺少合作实力
    二、发展空间缺乏,合作环境亟待优化
    三  难进难出,合作信息不对称
    四  制度瓶颈,缺少制度支持和引导
  第四节  深层障碍
    一  观念困境:缺少对残障人士权利的认同
    二  制度困境:缺少真正的权利平等
    三  组织困境:缺少有力的权利代言
    四  资源困境:“志愿失灵”和有限的财政支持
    五  历史困境:中国慈善文化的两面性
  第五节  负面后果
    一  残障人士生活状况调研基本资料
    二  残障人士社会保障巨大的供需缺口
    三  残障人士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
    四  形成了“制度排斥一社会排斥”的恶性循环
第三章  理论思考与经验总结
  **节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理论发展
    一  理论依据:社会需求与政府责任
    二  目标演变:政治怀柔一经济效能一社会公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政府与民间合作的理论支撑
    一  志愿失灵理论
    二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三  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四  福利多元主义
    五善治理念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中政府与民间合作的系统阐释
    一  合作模式的系统阐释
    二  合作模式的研究归纳
    三  合作推进的内在路径
    四  研究启示
  第四节  经验总结
    一  发达国家中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
    二  国内相关和其他领域中的合作实践
    三  国际民间组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实践
    四  经验总结
第四章  责任定位与模式设计
  **节  回归本源: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与建制理念
    一  价值取向:公平还是效率
    二  基础作用:“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三  风险化解:解决“燃眉之急”还是“防患于未然”
    四  政府责任:有限、无限还是主导
  第二节  逻辑关联:和谐社会背景下民间组织与政府
    一  科学解读:民生视角下的和谐社会
    二  公共空间不断扩大背景下民间组织与政府的衔接
  第三节  残障人士社保模式:供养→医疗→增能、赋权
    一  残疾模式:个体模式→社会模式→权利模式
    二  社保模式演变:供养→医疗→增能、赋权
  第四节  责任划分: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中的政府与民间组织
    一  分类、分项、分层、分级来看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二  民间组织的参与空间、优势功能以及所需的支持
  第五节  合作模式: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看
    一  宏观层面:民间组织参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的宏观规划
    二  微观层面:民间组织与政府互动方式面面观
第五章  战略规划与政策建议
  **节  未来展望: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从供养型走向赋能型
    一  赋能型的残障人士社会保障
    二  预防型的残障人士社会保障
  第二节  战略规划:政府一助残民间组织合作的三阶段规划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  明确合作的推动者
    二  营造良性的合作空间和环境
    三  增强民间组织的合作能力
    四  用制度明确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模式
    五  规范合作过程管理,建立服务标准和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方方, 女, 1978年10月生,江苏徐州人,现任教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是一名从事社会保障研究的副教授。作者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此后赴德国马普学会外国与国际社会法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于2006年8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专著。迄今为止,作者已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文章二十多篇,成功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课题,并兼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福建省红十字会和厦门市红十字会的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