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宋玉研究资料类编

1星价 ¥73.6 (4.6折)
2星价¥73.6 定价¥1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5条)
遲嘯齋***(三星用户)

宋玉研究资料类编

宋玉研究资料类编,不错的资料汇编

2025-04-02 11:56:07
0 0
遲嘯齋***(三星用户)

宋玉研究资料类编

宋玉研究资料类编,不错的资料汇编

2025-04-02 11:56: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809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32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100108096 ; 978-7-100-10809-6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刘勰以“屈宋”对举来高扬宋玉的文学地位,宋玉也逐渐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发展成为一个能影响中国文学史的文学符号

本书是一部总汇自汉至清有关宋玉研究文献资料并分类辑集的编著

本编所收起于汉,迄于清,凡于宋玉研究可资参考者均在辑录之列,完整全面地反映宋玉研究的历史面貌

内容简介

《宋玉研究资料类编》是一部总汇自汉至清有关宋玉研究文献资料并分类辑集的编著,属于文学史料学中古代作家作品专门史料的整理范畴。本书内容包括宋玉的生平事迹、遗迹传说、作家批评、作品批评、作品辑录、作品考辨、词语释读、拟宋玉作品、关涉宋玉的文学创作等九个部分,计约四十万字。本书编撰目的:一、全面收集整理宋玉研究的文献资料,客观地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对宋玉及其作品批评、接受与传播的情况;二、为当代的宋玉研究者和宋玉文学爱好者提供研究参考资料,及文献检索的信息。本书是**部尽可能整合宋玉研究相关资料的著作,具有很大的学术研究的基础意义。

目录

目录一 生平事迹 (一)史书类 (二)方志类 (三)杂记类 (四)诂训类 (五)类书类 二 遗迹传说 (一)与宋玉有关的遗迹传说 1.宋玉宅2.宋玉墓 3.宋玉城、宋玉庙 4.宋玉亭、宋玉台 5.宋玉井、宋玉石 6.其他 (二)与宋玉作品有关的遗迹传说 1.阳云台、阳台山 2.神女庙 3.高唐 4.章华台 5.兰台 6.郢7.白雪楼、阳春亭 8.其他 三 作家批评 (一)风格与主旨 (二)传承与语境 (三)成就与地位 (四)影响与接受 四 作品批评 (一)综评 (二)《九辩》 (三)《招魂》 (四)《风赋》 (五)《高唐赋》 (六)《神女赋》 (七)《登徒子好色赋》 (八)《对楚王问》 (九)《笛赋》 (十)《大、小言赋》 (十一)《讽赋》 (十二)《钓赋》 五 作品集与作品辑录 (一)佚本《宋玉集》与辑本《宋玉集》 (二)今存全文著录宋玉作品的文献及目录 (三)著录宋玉作品的佚书 (四)作品语句、语段摘引 1.《九辩》2.《招魂》3.《风赋》 4.《高唐赋》5.《神女赋》 6.《登徒子好色赋》7.《对楚王问》8.《笛赋》 9.《大言赋》10.《小言赋》 11.《讽赋》12.《钓赋》13.《舞赋》14.《微咏赋》15.《报友人书》16.《高唐对》17.《郢中对》18.《唐勒赋》19.《宋玉集序》六 作品考辨 (一)综考 (二)作者考 1.《九辩》 2.《招魂》 3.《高唐赋》《神女赋》 4.《笛赋》5.《舞赋》6.《微咏赋》7.《卜居》 (三)内容考 1.《九辩》 2.《招魂》3.《高唐赋》《神女赋》4.《对楚王问》 5.《笛赋》6.《大言赋》《小言赋》(四)《宋玉集》考 七 词语释读 (一)词语考释 1.《九辩》2.《招魂》3.《风赋》4.《高唐赋》 5.《神女赋》 6.《登徒子好色赋》 7.《对楚王问》 8.《笛赋》9.《大言赋》《小言赋》 10.《讽赋》 11.《钓赋》(二)语汇传播 1.《九辩》 2.《招魂》3.《风赋》 4.《高唐赋》《神女赋》5.《登徒子好色赋》 6.《对楚王问》 7.《笛赋》 8.《大言赋》《小言赋》 9.《讽赋》 10.《舞赋》 11.其他 八 托拟宋玉及其作品的文学创作 (一)托宋玉口吻 (二)拟宋玉作品 九 涉及宋玉与其作品的文学创作 (一)诗 (二)词 (三)曲 (四)赋 (五)小说 (六)戏剧 附录一 (一)《史记 ·楚世家》 (二)楚怀、襄二王在位事迹考 附录二 (一)人名索引 (二)书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相关资料

一、宋玉,战国末楚国人,著名辞赋家,与屈原并称“屈宋”。宋玉在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人文学创作的先行者和赋体文学的开创者之一,故而倍受古代文学家、史学家乃至经学家的共同关注,因此于传世的古代文献中存留着相当可观的研究资料。本编所收起于汉,迄于清,凡于宋玉研究可资参考者,如作家作品批评、接受、传播,人物事迹、遗迹、传说等,均在辑录之列,力求完整全面地反映宋玉研究的历史面貌。

二、前贤有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理,一代亦有一代之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甚或在同一时代,亦有带有时代印记的不尽相同的文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彼此争鸣或激烈碰撞。由于文学家、史学家乃至经学家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观念、所审度的视角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而关于宋玉及其文学创作,在古代文献的载记中,特别于批评与接受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本编所收不论倾向是褒是贬,不计观点是正是误,凡与宋玉研究有所关涉者均在辑录之列,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宋玉研究的历史嬗变。

三、关于宋玉研究资料,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不同于一般古代作家的特性。其表现为,由于宋玉其人、其创作、其作品、其风格,在批评与接受、辑佚与辨伪,以及各种方式的传播中,被关注的视点比之一般古代作家要多得多,因而颇显庞杂且散乱。为方便阅读,本编试将所收资料类分为九个部分:1.生平事迹;2. 遗迹传说;

3. 作家批评;4. 作品批评;5. 作品集与作品辑录;6. 作品考辨;7.词语释读;8.托拟宋玉的文学作品;9.涉及宋玉的文学作品。且每一部分中又分为若干小类,设以条目,统摄具体资料。具体资料表现内容于分类中若有交叉,则择其侧重归纳类属,或择其要点分作两则分别归类。于各类之中,具体资料的次序,则按文献之作者或编纂者所处的时代与生卒年先后编排,作者、编纂者生卒年不可考者,或供名者,权且列于其同时代者之*后。如此分类与编排的设想是,力求充分发挥本编资料可以寻纲得目、溯源求本与沿流知变的查阅功效。

四、古代文献,特别是类书、笔记等,往往存在着转抄摘引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宋玉研究资料中也屡见不鲜。对此,本编的收录原则是:1.对于记事类资料,大多援引宋玉作品为说,虽颇显雷同,但考虑其对于钩沉宋玉生平事迹颇有参证互补意义,只要记述略有不同,即作为独立资料收录。2.对于评述、考辨、文学创作等类资料,凡文字相同、或文字稍异而文意未变者,只录原典,若原典已佚则录其早出者,而转抄摘引者,则在该则资料下,以按语形式注出其文献名称,稍异之文字亦酌情说明;凡转抄摘引后又附出己见、或文字稍异而文意有变、旨趣不同者,则别作一条资料收录。3.对于辑佚类资料,转抄摘引均源自宋玉作品,文字虽时有所同,但其作为研究资料却各有所值,诸如其引文现象可用于作品传播与影响的研究,其具体引文可用于作品词语的校勘,其转引宋玉作品语句语段的文献可用于作品真伪的考辨,故分别作为独立资料予以收录。

五、本编的收录原则需要说明的还有:

宋玉作品《集》之收录,供本仅出其书名、卷数;辑本仅出其书名、卷数与目录。已佚的收录宋玉作品的文献,按古代目录学文献的记载作以介绍;传世的全文著录宋玉作品的文献,亦仅出其书名、卷数与所收录的篇名。至于不录作品正文,一是为节减本编篇幅,二是其正文可以本编作索引,检索查阅并不困难,且有多种当代辑注本可供参阅。

宋玉作品语句、语段的辑录,为古之辑本《宋玉集》与全文著录

宋玉作品之文献以外的散见于其他文献中的摘引,其被辑录者不论真伪,只要古时注明出于宋玉之作品便在辑录之列,而其真伪问题可参见本编的作品考辨。

宋玉作品词语释读的辑录,亦为古之辑本《宋玉集》与全文著录

宋玉作品之文献以外的散见于其他文献中的训释,其被辑录者多存有与传统注释不同的见解,其参考价值亦不可低估。而传统的注释,可从本编介绍的传世的各种《楚辞》注本、《文选》注本、《古文苑》注本等文献中获知。

涉及宋玉与其作品的文学创作,指歌咏宋玉其人、其事、其遗迹传说和以宋玉或其作品内容为典故的文学作品。这类古代作品历朝历代都有所创作,而且数量颇多,由于明、清诗文全集尚在整理之中,本编只能尽*大能力从古之别集、选集与类书、志书等文献中检索搜集,虽力求全尽,然实难如愿,只好待以后补之。

六、关于著录各种资料的点校与勘误,凡白文资料断以现代标点,凡资料所引文字中的衍、脱、讹、倒均予以校正,然对于古今字、通假字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异体字简表》中未收的异体字则不作改动,亦不作注释。本编为资料专书,引书广泛,不便特意作校勘记,只择其对于所引资料理解可能会产生误解者,于该则资料下按语中,略作说明。

七、本编所引资料于该则资料下均注明其文献出处与版本情况。

对于版本尽量选择近当代出版的点校本,并兼顾三个方面,即校勘质量、流通程度与出版单位。对于校勘质量,尽可能选用知名专家的点校本或注释本;对于流通程度,尽可能选用易购易得且被学界认可的通行本;对于出版单位,尽可能选用资深出版社新近出版或再版的版本。旨在提供阅读之方便、推荐可信之善本。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料出自目前尚未刊行的古本,或古本的现代影印本,虽查检相对困难,但所藏有自,亦不难借阅。

作者简介

刘刚教授,1951年生,黑龙江哈尔滨市人。1982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中国屈原学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主任。刘刚教授多年来重点从事宋玉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史》《社会科学辑刊》《中国文化研究》《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宋玉研究论文50余篇,著有《宋玉辞赋考论》(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