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1921-1978-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

1921-1978-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

1星价 ¥28.8 (6.0折)
2星价¥28.8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509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27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42650917 ; 978-7-5426-5091-7

本书特色

朱庆跃编著的这本《1921-1978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运用政治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192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实践的演进源由、经验教训、内在规律。具体来说,就是探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面临不同时期、阶段政治生态环境中诱发腐败的劣变生态因子,党如何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方面,构建动态平衡的反腐政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不同时期的特色;另外,从中获取一些经验或启示。

内容简介

本论著在考察”192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历史实践“这一问提实践,着力运用政治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融合系统方法等,即基于权力运行所处政治生态环境系统的变迁和权力本身运行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作为视角。

目录

引言
  **节  论著选题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一、论著相关的几个概念和关键词的释义
    二、论著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三、论著研究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腐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腐败”本质和表现形式的研究
    三、关于腐败的遏制与根除的研究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败思想研究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历史与理论的研究
    六、关于政治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  论著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一、论著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论著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三、论著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论著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著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二、论著的不足之处
**章  1921—1927年革命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开启
  **节  1921—1927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外部环境
    二、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21—1927年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开启及其评价
    一、开启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二章  1927—1937年革命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
  **节  1927—1937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新旧转变中的密切层外部环境系统状况
    二、党内“左”、右倾错误削弱了党的权力运行体系中的反腐“免疫力”
    三、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27—1937年党的反腐政治体系初步正确化调构及其评价
    一、初步正确化调构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三章  1937—1945年革命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构建与调适的成熟
  **节  1937—1945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新旧社会特点并存下的密切层外部环境
    二、党的权力运行体系内环境中的“杂质”
    三、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37—1945年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成熟化调构及其评价
    一、成熟化调构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四章  1945—1949年革命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继续完善化的构建与调适
  **节  1945—1949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新旧社会急促替换下的密切层外部环境
    二、党的权力运行体系内环境中出现的弊端
    三、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45—1949年党的反腐政治体系继续完善化调构及其评价
    一、继续完善化调构状况
    二、历史评价
  小结:革命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正向性”构建的特征表现和原因探析
第五章  1949—1956年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的初步构建
  **节  1949—1956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期下的密切层外部环境
    二、全面执政条件下党的权力运行体系内环境中隐藏的风险
    三、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49—1956年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其评价
    一、初步构建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六章  1956—1966年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曲折化调构
  **节  1956—1966年党的反腐败实践所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探索期下的密切层外部环境
    二、“左”倾错误指导下党的权力运行体系内环境中所隐藏的风险
    三、劣变生态因子诱发下腐败特征表现
  第二节  1956—1966年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曲折化调构及其评价
    一、曲折化调构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七章  1966—1978年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失误化调构
  **节  1966一1978年建设时期“左”倾错误指导下党的反腐政治体系失误化构建及其评价
    一、失误化构建状况
    二、历史评价
  第二节  1966—1978年建设时期正确倾向对失误化反腐路径的尝试性纠错
    一、在党的权力运行的指导思想上,力求实行由“庸俗化”向“科学化”的转变
    二、在党的权力人民性宗旨的发展性程度上,力求实行由“外部保障”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三、在党的权力运行的规范上,力求实行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四、在党的权力运行的主体建设上,力求实行由“斗争清除”到“教育整顿”的转变
    五、在党的权力运行的监督方式上,力求实行由“群众运动”到“群众路线”的转变
  小结:建设时期党的反腐政治体系“逆态化”构建的特征表现和原因探析
结束语:192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经验
    一、富于变化的政治生态环境决定了反腐政治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
    二、反腐政治体系调构正确与否关键取决于对特定时期政治生态环境内容的科学判断
    三、后一个阶段的政治体系构建是对前一个阶段相关内容的积极性“扬弃”
    四、每一个阶段反腐政治体系调构本身也是个处理诸多辩证关系的逐渐深入化过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庆跃(1977-),男,安徽含山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建设。200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四项。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丰义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学术论坛》、《北方论丛》、《学术探索》、《河北学刊》、《探索》、《理论学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党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人民论坛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央编译局网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