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晥中皖北水资源演变与配置技术

晥中皖北水资源演变与配置技术

¥13.7 (2.3折) ?
00:00:00
1星价 ¥19.5
2星价¥19.5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363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6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12036378 ; 978-7-312-03637-8

本书特色

皖中皖北属严重缺水地区,且地表水体污染严重,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低,整体上面临极大的缺水和水污染压力,部分区域面临生存和安全压力,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书以皖中皖北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水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研究了区域内重点缺水区域、主要城市的现状及近期不同年型不同保证率的缺水态势,评价了区域的供水安全状况,提出了研究区安全供水方案及供水保障关键技术,为皖中皖北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s new roman"'>应用”技术路线,成果在皖中皖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应用前景广阔。新方法和新成果对实现区域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技术的跨越和对城市及农业水利科技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成果中提出的细化指标是对供水保障技术的完善,也弥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中的不足。

内容简介

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水资源研究的国家前沿热点,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皖中皖北地区尚未开展水资源演变与配置技术系统研究。本专著内容是区域城乡水利规划、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管理需要所亟需的技术,为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供水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国内外尚未系统研究,填补安徽省皖中皖北水资源演变和配置技术空白。采取“实验—研究—应用”技术路线,成果在皖中皖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应用前景广阔。新方法和新成果对实现区域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技术的跨越和对城市及农业水利科技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成果中提出的细化指标是对供水保障技术的完善,也弥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中的不足。

目录

序(i) 前言(iii)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皖中皖北水资源与水安全问题(1) 1.1.2研究的意义(1) 1.2皖中皖北供水现状与水资源研究回顾(2) 1.2.1皖中皖北供水现状与缺水态势(2) 1.2.2皖中皖北水资源研究回顾(3) 1.3研究现状(4) 1.3.1水文情势(4) 1.3.2水资源演变(4) 1.3.3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承载能力(5) 1.3.4供水安全(6) 1.3.5水资源配置(6) 第2章皖中皖北地区概况(8) 2.1区域概况 (8) 2.1.1自然地理(8) 2.1.2社会经济(10) 2.1.3水文气象(11) 2.1.4河流水系(12) 2.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13) 2.2.1水资源与分布(13) 2.2.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三条”红线(14) 2.2.3发展规划与供水需求(16) 2.2.4水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20) 2.2.5水资源管理(25) 2.3重点研究区域与重点城市(28) 2.3.1江淮分水岭易旱、易涝地区与淮北地区(28) 2.3.2合肥市与阜阳市(30) 第3章水文及水资源要素演变规律(39) 3.1皖中地区(40) 3.1.1水文要素演变特征(40) 312水资源演变特征(51) 313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60) 314水资源演变驱动因子分析(65) 32皖北地区(66) 321水文要素演变特征(66) 322水资源情势演变分析(77) 323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90) 324水资源演变驱动因素分析(92) 第4章水资源供需平衡与缺水态势研究(100) 41皖中地区(100) 411需水预测(100) 412节约用水(115) 413供水预测(123) 414供需平衡(133) 415皖中地区缺水态势分析(143) 42皖北地区(144) 421需水预测(144) 422节约用水(149) 423供水预测(153) 424供需平衡(154) 425皖北地区缺水态势分析(163) 第5章水资源开发潜力与承载力研究(164) 51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164) 511负载指数的引入(164) 512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165) 513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166) 5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167) 521相关理论与评价模型(167) 522主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177) 53皖中江淮分水岭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初步研究(187) 531皖中江淮分水岭重点地区水功能区划(187) 532水环境现状及污染分析(191) 533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199) 534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212) 535水污染控制措施(212) 第6章供水安全评价方法与方案研究(232) 6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32) 611建立原则(232) 612建立方法(232) 62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235) 621层次分析法(235) 622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236) 63皖中地区供水安全评价(241) 64皖北地区供水安全评价(245) 65重点区域及重点城市(250) 651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250) 652蚌埠闸以上地区(259) 653合肥市(建城区)(261) 654阜阳市(建城区)(263) 第7章供水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66) 71区域水资源调度技术的研究(266) 711淮河上游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关键技术(266) 712蚌埠闸与怀洪新河联合调度利用(281) 72特殊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285) 721雨洪资源安全利用技术研究(285) 722特枯水期及突发事件时期水资源应急方案研究(290) 723皖中江淮丘陵地区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开采技术的研究(317) 73重点区域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320) 731皖中皖北地区重点区域供水保障方案研究(320) 732皖中皖北地区主要城市安全供水保障技术研究(333) 第8章成果与建议(369) 81研究成果(369) 811揭示了皖中皖北地区动态条件下的水文循环变化特征(369) 812探明了流域水资源情势演变的主要规律(370) 813剖析了皖中皖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缺水态势(372) 814提出开采潜力和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和指标(374) 815构建供水安全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安全供水现状评价(376) 816开展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综合研究,综合提出了重点区域、主要 城市的供水安全优化配置保障方案(376) 82成果综合应用(378) 821为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农村水利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378) 822为区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供水安全(379) 823指导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水增产,保障粮食安全(380) 824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水资源支撑,保障经济安全 (381) 825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应用(381) 826在水利基础研究方面应用(382) 827在人才培养方面(382) 828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382) 83水资源安全的对策建议(383) 831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和中水利用量,实现 水资源优化配置(383) 832新建和扩建水资源拦蓄工程及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提高供水 能力(384) 833建立水资源及水环境安全实时调度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科学调度 管理(384) 834加强皖中皖北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调度,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承载能力(385) 参考文献(38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振龙: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第四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