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转型中的西北民生-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

社会转型中的西北民生-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

1星价 ¥49.0 (7.9折)
2星价¥49.0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380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030438089 ; 978-7-03-043808-9

本书特色

   《社会转型中的西北民生: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运用社会变迁理论,从民族社区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流动人口生存发展、民族人口生活质量、女童教育问题等方面对西北地区的民生发展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展现其现状,预测其走向,为推动西北地区安定繁荣建言献策。时下,中国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和多发时期。由于突出的民族多样性特点,转型时期西北地区的各类民生问题,比如社会秩序失范、民族文化变迁、生态环境变化、贫富分化、社会公平,以及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都有可能诱发与民族相关的社会矛盾。

内容简介

研究西北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因为民生问题嵌入于社会之中。本文着眼于西北地区的社会变迁背景,从扶贫项目与民族社区发展、人口流动与民生发展、特有民族人口生活质量、劳动力市场的民族分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五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的民生发展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展现其发展现状,揭示其发展动态和走向,为推动西北地区民族发展与社会安定繁荣提供现实依据。

目录

 前言
**章 “整村推进”与西北人口较少民族社区发展研究
 一、地域性、民族性与扶贫开发
 二、“整村推进”实施的具体项目
 三、“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方法
 四、“整村推进”项目的实际效应
 五、相关问题与整改方案
 六、从外源式扶贫到内生动力型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1“整村推进”项目与人口较少民族社区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1—2“整村推进”项目与人口较少民族社区发展村干部访谈提纲
 附录1—3“整村推进”项目与人口较少民族社区发展村民深度访谈个案提纲
 附图 田野图像
第二章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特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和经验
 三、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四、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五、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2—1本课题的缘起与操作过程
 附录2—2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状
 附录2—3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状
 附图 田野图像
第三章 兰州市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与发展困境
 一、人文地理简况与官方文献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过程
 三、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
 四、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
 五、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六、流动人员与本地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七、政府对流动人员的管理
 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情况综述
 九、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十、城市民族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3—1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附图 田野图像
第四章保安族人口的演化变动及其生活质量(1980~2010年)
 一、保安族人口的地理分布与人口规模的历史演化
 二、保安族人口的结构分析
 三、人口流动
 四、保安族人口的生活质量
 五、小结: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附图 田野图像
第五章宁夏农村女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二、女童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特征
 三、女童教育问题的民俗学分析
 四、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视角
 五、农村女童教育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5—1 女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5—2女童教育问题调查问卷
 附图 田野图像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忠才,宁夏吴忠人,1977年2月生。先后获西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西北民族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西北民族研究》编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部委托、国家民委民族问题项目各1项,参与“985”、教育部招标项目等重大课题十余项。在《中国人口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回族研究》《社会学评论》《中国藏学》《宁夏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3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5部;获多项社科、教学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