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

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

1星价 ¥82.5 (5.5折)
2星价¥82.5 定价¥1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2954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15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08295466 ; 978-7-5082-9546-6

本书特色

魏万林、张灵、陈韵岱主编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精)》引用了大量的病理学研究成果,试图合理诠释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治。本书对动脉硬化的中医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概要介绍,力图介绍国内外动脉硬化的*新进展,为此编者收集了一些近期较有价值的文献,以著作形式编著成书,力求反映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前沿。

内容简介

  《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从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及血流动力学三方面介绍了动脉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从动脉硬化的病因、病理、症状、检查、诊断、常用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主动脉、四肢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各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成因、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论述了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并对心理治疗、中医治疗、脑心同治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汇集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医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科学实用,适合医疗研究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及广大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阅读参考。

目录

总论
**章 动脉硬化性疾病概述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四、分期和分类
五、临床表现
六、化验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预后
九、防治
第二章 动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一、动脉系统的解剖与分布
二、动脉壁的结构和组织学特点
三、动脉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三章 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流动力学和血压
三、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脉搏
四、血流动力学及血管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五、冠状动脉循环
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第四章 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
一、正常动脉的结构
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第五章 动脉硬化病理、病理生理学
一、正常动脉
二、内皮细胞的功能及作用
三、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小板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第六章 动脉硬化主要症状及体征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二、主动脉夹层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四、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五、颈动脉粥样硬化
第七章 动脉硬化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实验室检查
二、血浆脂蛋白及其检测
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查
四、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检测
五、血凝抗凝及纤溶系统实验室检查
六、临床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检查
第八章 动脉硬化常用检查方法
一、冠状动脉造影
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三、冠状动脉血管镜
四、磁共振
五、多层螺旋CT
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七、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
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九、多导脑电图
十、肢导阻抗生物反馈仪
十一、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十二、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第九章 动脉硬化常用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
各论
展开全部

节选

  《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  对于由缺血性肠病引起的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积极纠正休克,禁食,静脉高营养,使肠道充分休息,并给予广谱抗生素。心功能正常时,则尽可能撤去造成肠系膜血管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和血管加压素。严重的肠功能紊乱不但不利于缺血病变的恢复,而且可以加重缺血,甚至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蛋白缺失性结肠病、结肠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应予以积极对症治疗。例如,结肠胀气者,给予肠管排气减压和经鼻饲管抽气减压;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腹泻者,给予肠道黏膜保护药如思密达、次碳酸铋剂。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和鸦片类制剂如苯乙哌啶、洛哌丁胺等可以减少肠蠕动,使盐和水由于增加了与肠道接触时间,而增加重吸收,从而减少大便次数和缓解腹部疼痛,但由于这些药物有诱发肠麻痹和肠穿孔的可能,故在实际工作中应慎重选择。糖皮质激素对缺血性病变恢复无帮助,且有促发肠穿孔的可能,故不提倡使用。大部分非坏疽性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在1周内可以得到改善,如仍继续腹泻、出血或有明显梗阻症状,一般即需外科手术。  2.手术治疗症状轻的患者可以试用非手术治疗。如发现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出口处有明显狭窄变化,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时,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手术不但能解除肠绞痛,而且还可避免发生急性肠梗死。尤其是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管造影证实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干存在严重狭窄者,改善营养不良,纠正心血管功能和低氧血症等后,均可考虑手术治疗。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血管再植术;采取上述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变部位解剖关系,小动脉分支广泛硬化狭窄或广泛小血管炎者不宜手术。  虽然现在尚不了解慢性肠血管闭塞患者发生急性肠梗死的比例,但多数学者仍赞成先进行血管重建术,因急性肠梗死的治疗效果不佳。血管重建手术可分为3类:①血管内膜剥脱术。②将肠系膜血管狭窄段切除,然后将该动脉植入腹主动脉。③应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跨越狭窄行搭桥手术。三类手术中以第三类应用较多,手术操作较方便,效果亦较好。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开展,减少了外科治疗的侵入性和操作复杂性,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3.介人性治疗近年来,介人性放射学的开展,促进了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非手术治疗的发展。气囊血管成形术是经皮股动脉穿刺后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处进行导管气囊扩张。另外,在上述主要动脉狭窄处放置钛合金支架,可取得使血流通畅,改善缺血的同样效果,适用于体弱难以承受手术者,有时可取代旁路移植或动脉内膜剥脱术。还有人认为,50%的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患者为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前兆,应进行预防性的血管成形术,但这一措施在学术界尚有争议。  目前,尚没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标准治疗方式。当患者出现肠道缺血症状时,考虑可以进行传统手术和腔内技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或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剥脱术。此两种术式5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6.5%和86.1%,但是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旁路术,主要为肺部并发症。近年来,腔内治疗成功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术,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有明显的优势,逐渐可作为一线的选择。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