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097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200109788 ; 978-7-200-10978-8
本书特色
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欣赏古典诗歌、探寻诗意生活。
内容简介
《诗论》可以看作是一个诗歌研究的系统理论。开篇从诗的起源谈起,继而引出诗的情趣说,境界说,诗与散文,与乐,与画的关系,以及对诗的格律问题的探讨。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诗的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其次是注重情趣的作用。认为诗的境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作者只是执着于意象的普遍化与永恒化,而欣赏者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中可以再创造出诗的新内涵。而这也就是欣赏过程的升华。
目录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陶渊明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陶渊明的情感生活
三 陶渊明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后记
增订版序
**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陶渊明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陶渊明的情感生活
三 陶渊明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苦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诗论》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