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453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9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010145396 ; 978-7-01-014539-6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七章。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的研究方法,**章追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阐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至六章,抓住几个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对当代实践有重要价值,又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或研究相对薄弱的重大问题,即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权、人的自由等展开专题研究,以求深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定相关概念的科学内涵,做出严密的逻辑论证,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第七章,根据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针对当前思想界、理论界长期争论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以人为本问题、人权问题、人性问题、人道主义问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做出了科学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章。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的研究方法,**章追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阐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至六章,抓住几个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对当代实践有重要价值,又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或研究相对薄弱的重大问题,即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权、人的自由等展开专题研究,以求深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定相关概念的科学内涵,做出严密的逻辑论证,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第七章,根据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针对当前思想界、理论界长期争论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以人为本问题、人权问题、人性问题、人道主义问题、异化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做出了科学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马克思恩格斯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节马克思恩格斯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学思想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人学思想
三、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历史学家们的人学思想
四、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中的人学思想
五、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人学思想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二、关于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的观点
第三节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人学思想
一、确立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向
二、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三、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的基本观点
四、创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四节新世界观形成以后关于人的观点的发展
一、继续深化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二、探索人的发展规律
三、创建新人权观
第五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
一、必须把人的问题放到*重要的核心的位置
二、始终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三、坚持以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四、全面正确认识和发扬人的主体能动性
五、坚定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六、深化科学的人性论和人的本质观
七、把辩证法贯彻到人的发展观
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新人权观
**章人的本质新论
**节人性
一、现实的人
二、人的系统质的层次结构
三、人性
四、人的共性与个性
第二节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的辨析和界定
二、创造是实践的重要特征
三、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和历史发展
四、人的本质“异化”
第二章人的发展新论
**节人是真正发展的动物
一、人是真正发展的动物
二、人的发展的含义
三、人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人的发展和自由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三、人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章人的自由新论
**节马克思之前中西方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自由观点
一、摆脱外在束缚的自由观念
二、自由即对自身及他物施以主宰
三、自由与主客观世界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问题的变革
一、自由是现实人的自由
二、人的自由的四个层面
三、社会变革与自我完善——人获得自由的途径
第三节马克思之后的自由理论
一、存在主义的自由观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由理论
三、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当代社会实践领域对自由的反思
一、作为权利的自由
二、作为能力的自由
三、人类作为群体的共同自由
第四章人权新论
**节人权的基本概念
一、人权的内涵、类别、形态与属性
二、人权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第二节古典人权理论
一、古典人权理论的经济基础
二、古典人权理论的框架结构
三、古典人权理论的实践形式
第三节经典作家的人权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
二、列宁的人权理论
第四节中国的人权理论
一、中国人权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人权理论的创新成果
四、中国人权建设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人生新论
**节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生现象及特征
二、人生观
第二节人生观的基本问题和做人的意义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做人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第三节做人的一般路径
一、人之初的规划
二、树立正确的理想
三、坚定人生信仰
四、走好人生道路
第四节做人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义与利的关系——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二、交往与友谊——人际关系问题
三、爱情婚姻家庭——私生活问题
四、生与死——对待生命的态度问题
第六章对几个重大争论问题的再认识
**节确立“以人为本”基本理念
一、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背景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
三、分清“以人为本”问题的理论是非
第二节关于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
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点何在
二、消除分歧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阶级的理论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探索
一、人权概念的科学概括
二、人权的基本原则
三、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四、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五、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正确结合
六、各项人权统筹兼顾、互相协调,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第四节关于异化与“社会主义异化论”
一、究竟怎样认识异化这个概念
二、究竟怎样认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异化论”
第五节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首先要明确概念,辨明“人道精神”(或“人道原则”)和“人道主义”的区别
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陈志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工作。参与写作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森主编本),负责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研究》文集,主编了《人学词典》、《当代中国人权论》、《人学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辩证唯物主义人学》等著作,发表论文200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
-
(平装)二战战史
¥16.9¥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4¥28.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6.0¥35.0 -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
¥11.2¥2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6.7¥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新政治科学
¥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