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研究

包邮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研究

1星价 ¥31.9 (6.5折)
2星价¥31.9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2627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1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121262791 ; 978-7-121-26279-1

本书特色

本书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结合循环经济本身的区域性特点,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利润分配方面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 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结合循环经济本身的区域性特点, 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 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 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利润分配方面提供参

目录

**章 绪论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三、本书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述评
 **节 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一、产业链的理论渊源
  二、产业链的内涵
  三、产业链的分类
  四、产业链的整合研究
  五、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链
  六、小结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一、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二、区域循环经济研究述评
 第三节 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相关概念
  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
  三、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模式
 **节 生态工业园区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基本原则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步骤
  五、国内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实践案例
 第二节 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三、生态城市系统
  四、生态城市建设
  五、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实践案例
 第三节 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一、循环型农业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三、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四、不同农村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实践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研究
 **节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分类
  一、社会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分析
  二、产业链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政府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节 政府行为与作用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
  三、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中央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
  二、地方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第六章 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节 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
  三、清洁生产的意义
 第二节 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
  一、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关系
  二、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区别
  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产业链视角下构建企业循环经济
  一、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思考
  二、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方式探析
  三、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几点建议
 第四节 产业链视角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践路径选择
  三、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探究
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节 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的定义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
  三、绿色消费的实质
  四、绿色消费模式
 第二节 绿色消费与区域循环经济
  一、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
  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必须倡导绿色消费
 第三节 公众消费模式的进化分析
  一、传统模式下公众消费意识形态
  二、绿色消费模式下公众意识形态
  三、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公众绿色消费的相关建议
第八章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节 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二、均衡分析
 第二节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一、模型假设与参数定义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三、模型结果分析
  四、结论
 第三节 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分析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九章 基于激励机制的利益共享
 **节 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节 对称条件下的*优激励合同
  一、*优风险分担合同
  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努力水平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优激励合同
 第四节 政府制定激励合同的一个例子
第十章 基于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
 **节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第二节 加强政府管理体制
  一、界定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二、增强政府威信,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第三节 优化政府财政政策
  一、税收政策
  二、财政补贴政策
 第四节 健全信息政策
  一、政府引导,建立信息交流促进机制
  二、强化企业声誉,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三、培养公众主体意识,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决策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