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相爱吧为了迷死人的爱情

包邮来相爱吧为了迷死人的爱情

1星价 ¥16.3 (4.3折)
2星价¥16.0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97154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39971544 ; 978-7-5399-7154-4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新诗百年来爱情诗的一次总检阅,收尽百年来那些*动人的爱情诗篇;书中把爱情诗分成十一类的独创编法,也使该书成为用诗写就的爱情手册!

内容简介

十一类用诗写就的爱情,情人节的表白手册。 收集百年来那些*动人的诗篇! 舒婷、徐志摩、戴望舒、刘半农、郑愁予、余光中用爱再现诗坛。

目录

爱的哲理

就为了一丁点的爱情 / 横行胭脂 004

致橡树 / 舒婷 006

喻一种爱的方式 / 杨森君 008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 徐志摩 009

我知道一种爱情 / 于坚 010

亲爱的,你是别的事物 / 樊樊 013

蜜蜂 / 西渡 014

悲情 / 宋醉发 015

我会永远占领你的心 / 施施然 016

景物 / 子川 017

两条直线 / 沉河 018

木匠 / 西毒何殇 020

爱情 / 荣荣 022

爱情的脸 / 刘春 023

否则就不是爱情 / 代薇 025

相遇

偶然 / 徐志摩 028

雨巷 / 戴望舒 030

相遇 / 杨康 033

西藏女人 / 李笠 034

我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 / 西川 036

少女与墙 / 田原 038

我想看见光 / 沈浩波 040

给一位女孩 / 潘维 042

激情

当灯熄之后 / 蓝蓝 046

火灾的城 / 纪弦 047

六月 / 李以亮 048

功能论 / 林德俊 049

爱情生活 / 韩东 050

我,和你 / 谷禾 052

渴望 / 翟永明 053

*后 / 晴朗李寒 054

下沙 / 张维 056

和一个魔女度过一个夜晚 / 戈麦 057

长相守

两人世界 / 西娃 060

自画像 / 舒婷 062

我们 / 娜夜 064

小魔障 / 张执浩 065

前世的秘密 / 从容 067

头发 / 李琦 068

那一夜 / 潇潇 071

碧玉 / 李少君 072

在有你的世界上 / 蓝蓝 073

为什么大海还在咆哮 / 姚风 074

让我们一起变老 / 张耳 077

*小的马 / 西渡 078

满身油污的人照样可以耳鬓厮磨 / 盛兴 079

相爱 / 余丛 081

爱情的,亲情的 / 李成恩 082

相思

教我如何不想她 / 刘半农 086

日记 / 海子 087

秋歌——给暖暖 / 痖弦 088

错误 / 郑愁予 090

为了爱的缘故 / 娜夜 091

寄远方 / 李琦 092

给小杏的诗 / 于坚 094

一首献给亚亚的秋歌 / 郑单衣 096

秋意 / 沈奇 097

你的声音 / 马永波 098

水仙十四行 / 夏菁 101

水手 / 刘延陵 102

/ 方明 103

独白

风铃 / 余光中 106

因为风的缘故 / 洛夫 107

给妻子 / 黄灿然 109

你的手 / 韩东 110

怎样的未来 / 树才 112

爱我吧…… / 蓝蓝 115

肖像 / 沈苇 116

窗下 / 黄礼孩 118

我见过的爱情很多 / 金铃子 119

在爱中 / 樊樊 120

像法国人那样说我爱你 / 颜艾琳 121

比心爱更源泉丛书 / 臧棣 122

心愿 / 李金发 125

赞美

一个字 / 娜夜 128

我还是喜欢你明亮的样子 / 张执浩 129

一朵小菊 / 李小雨 130

这黑夜真好 / 潘洗尘 133

我的心爱着世界 / 顾城 134

她底眼睛 / 王独清 135

爱人 / 芒克 136

等待

断句 / 朱湘 140

等你,在雨中 / 余光中 141

一棵开花的树 / 席慕蓉 143

小站 / 张大雷 144

雪上的字 / 李琦 145

爱的复活 / 郑敏 146

平静之歌 / 胡弦 148

那句话 / 胡茗茗 151

今夜无眠 / 安琪 152

告别

再见 / 顾城 156

沙扬娜拉 / 徐志摩 157

薄雪 / 庞培 158

/ 李琦 159

车站 / 王小妮 160

林下的小语 / 戴望舒 162

失眠 / 古马 164

告别 / 沈苇 165

情歌 / 育邦 167

爱之痛

终结者 / 张执浩 170

镜中 / 张枣 171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 徐志摩 172

/ 昌耀 175

装在时间里的痛 / 古筝 176

多年以后 / 潇潇 178

忘掉她 / 闻一多 180

挽歌

*后一吻 / 黄灿然 184

我已慢慢习惯了…… / 蓝蓝 186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吻 / 伊甸 187

和你 / 叶舟 189

初恋 / 西川 190

我把我的恨一再压低 / 杨康 192

埋葬 / 白梦 193

爱情挽歌——致zxl / 黄梵 194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那遥远而切近,那痛彻又缠绵的

                ——读《现代爱情诗歌百年精选集》

 

霍俊明

 

读到黄梵主编的《现代爱情诗歌百年精选集》的时候,我耳畔一直回响的正是书封上那句关于爱情的祈使性精神愿景——“来相爱吧为了这迷死人的爱情”。这句略带乐观、天真和煽情的话却也道出了人间爱情白日梦不能不使人沉浸、沉醉、沉迷。当然,爱情还必然使人沉痛、沉湎、沉哀。正像当年徐志摩在诗歌中所疑惑与追问的——“恋爱它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也就是说,爱情更多时候是冷暖共时、悲辛交集的,甚至悲剧性的爱情总是远远多于举案齐眉花好月圆——于坚慨叹的正是一瞬间的短暂爱情对一个人一生的燃烧(《我知道一种爱情》),翟永明抒写的则是爱的一刻形成了一生难以释怀的记忆(《渴望》)。而就百年新诗而言,有些流传甚广的爱情诗句与特殊的诗人命运(尤其是非正常死亡的)连缀在一起时更多成为了街头巷尾的饭后谈资和市井传奇的花边新闻(比如徐志摩、朱湘、闻一多、戴望舒、顾城、戈麦、昌耀、张枣)。而此时,我正在江南的烟雨里。细雨斜织,鸟雀低回,乌篷船停靠岸边,锦鲤在水池攒动。不远处就是迷蒙氤氲的府山,而沈园几乎转身就可以抵达。

这本诗选涉及百年来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其中有的人和事早已化作历史的云烟和碎片,但是*终留下来的是缠绵悱恻又痛彻刺骨的诗句,是一个个深夜里灵魂的对饮与静默。这些爱情诗,它们会出现在你买菜回家的十字路口,出现在你背着行囊的无名车站,出现在你挥手作别的黄昏渡口,出现在你沉思发呆的某一个瞬间。在这个世界上,*容易穿越时代和时空成为人类精神共同体的无疑是伟大的爱情诗。我在1990年代的一个夜晚**次读到聂鲁达情诗的时候简直激动得不能呼吸。而在游历过的一些地方,我几乎会本能性地想到与地方性空间相关的诗人和诗句——尤其在我的青年时期想到的更多的是爱情诗。**次到绍兴沈园,细雨中想到的不能不是陆游和唐婉互答性的爱情绝唱和痛彻的绝望挽歌,去青海德令哈也是一场大雨中想到当年海子写给“姐姐”的《日记》,在海宁徐志摩的故居想到他的爱情和死亡的悲剧,在鼓浪屿我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在寻找舒婷的住所和木棉、鸢尾花。是的,在每一个人心中都生长着当年席慕蓉所低低吟唱的“一棵开花的树”。

这本诗选不仅对新诗历史中经典化的爱情诗篇予以呈现,而且将晚近时期以来代表性的文本筛选淘沥出来,从而体现了经典化、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立体综合的爱情诗场域和历史化过程。这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诗选而言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尤其对选家的诗歌趣味和美学标准有着不小的挑战。而黄梵则突破了这一难关,将爱情诗篇带到了历史和当下融合的更为广阔纵深的精神地带。这对于一本诗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百年新诗发展史上,诗人更多是在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中成为了与个体和私人情感无涉的符号,更多的诗歌与个体主体性无关,与真实丰富的内心体验无关。那么多的伪诗、庸诗和庞大而无当的诗充斥诗坛。甚至从诗教和诗歌传播的层面而言,爱情诗在特殊时期不仅不能进入到大中小学教材,而且还成为了道德的禁忌——狠斗私字一闪念。诗歌的道德和精神“洁癖”在很大程度上妨害了汉语诗歌的发展。记得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星星》发表的爱情诗曰白的《吻》就成为了当时*大的“精神毒草”之一。而女诗人林子的十四行组诗《给他》更是在迟至30年之后才得以公开发表。是的,就爱情诗歌而言我们曾经经历了两个极端化的时代。政治年代噤若寒蝉中爱情诗歌被冰雪般封冻,而物欲的年代爱情诗又在突破禁忌之后沦为肉体欲望的替代品——注意诗歌中的“身体”和“肉体”抒写是有本质不同的。优秀甚至伟大的诗歌不仅与个体有关,也与时代现实精神共振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有关,比如“那抚摸,渗着旧时代的冰凉”(潘维《给一位女孩》),比如李笠的《西藏女人》、盛兴的《满身油污的人照样可以耳鬓厮磨》。而就这部爱情诗选,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于自己精神世界和爱情命运的契合点和共鸣器。无论是民国时期爱情与新文人和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彼此打开,还是晚近时期越来越开放大胆的情欲抒写,那些捧着诗歌阅读的人能够在这个越来越喧嚣的城市化时代稍稍停缓下来——如果没有爱情,没有精神生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女性抒写爱情而言,尽管从新诗肇始有林徽因、陈敬容这样的“新女性”诗人,但是整体而言女性诗歌写作作为整体性现象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此前舒婷已经在文革中写作新诗但是因处于“地下状态”而当时只是在很小范围的诗友间传播。甚至八十年代以来女性诗人所占比重在不断加大,而且就她们对爱情抒写的深度以及文体意识而言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体到这本诗选,二十多位(不涵括一个诗人重复入选的)女性诗人的数量已经证明了女性写作的整体景观,她们横跨7个代际(从20年代的郑敏到80后李成恩),个性精神视域和文体美学特征又差别明显。就她们的爱情诗歌而言,是个性且多元的,既有郑敏、舒婷、席慕蓉、李琦、李小雨、王小妮、蓝蓝、娜夜、从容、横行胭脂、金铃子、李成恩那样的更为内敛、知性和安静淡然的声音,也有翟永明、荣荣、潇潇、胡茗茗、安琪、西娃、颜艾琳、代薇那样更为大胆酷烈甚至尖厉颤抖惊悸撕裂的高音。而就百年的女性爱情诗人而言,不管她们的身份、时代背景和命运遭际相互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差异,但就文本所构成的“诗人形象”而言我看到的是她们通过一架梯子不断地爬到阁楼上去向精神的后花园和迷蒙的远方眺望,而她们也不得不一次次从阁楼顺着梯子下来,擦去厨房和卧室的灰尘。在她们的诗歌中爱情是如此切近而遥远,是如此缠绵而又痛彻。也许,女性诗人天然就是爱情的产物,“爱情是爱着自己的悲剧”(代薇《否则就不是爱情》)。在日常生活和自我精神幻梦之间,在通往远方哐哐作响的铁轨和精神自持的后花园中间,她仍然有憧憬、有愿景、有情感、有幻梦,只不过这一切都建立于人世淬炼过程中的荆棘和期间撕扯而难以平息的阵痛、不解与迷茫、失落。

应该说,这本诗选几乎涵括了汉语新诗中爱情诗歌的所有主题和情感指向,这不能不归功于黄梵作为优秀诗人的专业眼光。诚如黄梵所说这本爱情诗选所要做到的就是为爱情建立感情和诗意的分类学(《爱情的十一种声音》)。“相遇”、“相思”、“相守”、“等待”、“告别”体现的是爱情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不同的生命体验,而“哲理”、“激情”、“独白”、“赞美”、“爱之痛”、“挽歌”则揭示了心理体验的精神差异性。我们会发现,爱情不仅是个人的,更是有着普世性的,尤其爱情生活和想象被转换为语言和诗行的时候。而从诗歌本体来看,晚近时期的爱情诗抒写更为强调的是自白、戏剧化和叙事性。如果说爱情诗歌是植物的话,我们则看到了类似于森林一般的各种树种。在阴郁和潮湿中她们一起向着阳光和风生长。当然,在诗人眼里,这一由语言、情感、经验、知性和想象力构成的爱情之树有时候是“一树翻动,万树是悲风”(郑单衣),有时“一棵树,也快白了头”(树才),有时是祈愿千年开满繁花但仍然被忽视的树(席慕蓉),有时候是和男人的“橡树”平等的高大“木棉”(舒婷),有时候是在后悔和惆怅不已中花朵落满了南山的梅树(张枣),有时又是再生却也遥不可及的树(昌耀),是哀号的哭泣的树叶(蓝蓝),是不朽的连李树(白梦)。是的,这么多爱情的树枝相互缠绕又彼此不同。

诗人的语言世界既对应现实,又改变现实。

对于爱情有人看到的是短暂虚幻的彩虹,而更多的人经历的是暴雨滂沱。

在这些爱情诗篇中,历史已经做出证明——是诗歌使爱情得以长久和永生。爱情的诗篇是坎坷人生路途中的春秋来信,有人幸运地打开了其中的温暖和秘密,有人则*终错过了与这封信的相遇。那些诗句已经成为时间和泪水的熠熠结晶,成为冬夜里激情淬炼之后的痛彻和冰冷,成为丁香、玫瑰和荆棘、挽歌味道的悲辛复合体。当你还年轻你没有权利去拒绝爱情和诗歌的冲涌,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也会在炉火旁打盹,于醒来时继续在微微的颤抖中读那些关于爱的诗篇。不论是热望希望还是无望绝望虚妄,不论是平静舒缓、激越痛彻冰冷的,它们都一起形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爱情阴影和情感光斑。当你从尘埃和冰雪中走过,爱情的火焰是在继续燃烧还是化为灰烬?当你在小站拿着爱情诗集等待一个人到来的时候你该如何抑制住胸口的怦然?你是否在日常的麻木中听到了火车依稀远去的声音,你是否在秋阳的明亮中体味到了虚无和晦暗?你是否闻到了花园的芬芳也目睹了玫瑰上的泪痕与血痂?

读诗吧!因为,我们不能没有爱情!

 

                                           2015.6.1北京

作者简介

黄 梵/ 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现任该校文学教研室副教授。著有《南京哀歌》《第十一诫》《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浮色》等著作。 长篇小说外女作《第十一诫》出版后,在网络引起强烈反响,高居新浪读书原创连载排行榜前几名,点击率超过300万,被网络推重为文革后*值得青年关注的两本小说之一。获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奖、第三届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 2011年受邀访台,成为“两岸作家交流计划”驻留作家;2014年受邀访德,成为“中德作家交流”驻留作家;2015年受美露斯基金会之邀,成为美国弗蒙特中心驻留作家。受珠江国际诗会、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多伦多国际文学节等邀请;台湾叶红女性诗奖终审评委,柔刚诗歌奖评委兼召集人,诗歌民刊《南京评论》创办人(已出七期),《西部》文学委员会委员,台湾《两岸诗》杂志大陆总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