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基于农户行为的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经济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基于农户行为的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经济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05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109205383 ; 978-7-109-20538-3

内容简介

  在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的,稻米作为我国居民的消费主食,其质量是否安全日益备受关注。质量安全稻米是指质量安全水稻的主要产品——稻米,简称为安全稻米。质量安全水稻是指以体现质量安全为主旨,按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则生产的有机水稻、绿色水稻、无公害水稻的总称,也可简称为安全水稻。稻米质量是否安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居民食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情况。  当前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堪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稻赖以生存的水系和湖泊,受污染的程度日益加重;重金属对稻米的污染,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化肥的过量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促使稻米质量安全生产日益紧迫。稻米的质量安全贯穿水稻“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由许多环节和经济组织载体决定,但是,以源头控制为关键,从农户生产者的角度研究稻米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基于农户行为的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经济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农业政策干预模型,研究了政策干预对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技术选择的功效,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能否促进农户对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技术的选择,同时进一步研究这两类政策对社会福利改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对农户选择质量安全稻米技术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存在明显的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规模种稻大户积极采用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技术,并且能够改善社会福利;而一般规模种稻农户对质量安全稻米技术的采用和社会福利的改善,需要依据具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政策而定,即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一般规模种稻农户的技术采用和社会福利改善的作用是不确定的,而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对一般规模种稻农户的技术采用是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并且在其边际收益大于其技术供给的成本条件下,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政府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种稻大户质量安全稻米技术的采用,但并不一定导致社会福利的净增加;政府补贴政策也能够促进一般规模种稻农户质量安全稻米技术的采用,并且只有当该项技术采用的边际收益大于其技术供给的成本时,才会促进社会福利净增加。  通过探寻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内在经济规律,可以看出,为了促进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发展,应该合理调整肥料结构,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家肥的使用效率;合理调整投入结构,降低劳动成本,适当提高物质投入;加大质量安全稻米产业化建设,加强生产的组织形式创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质优价、运输补贴”制度,保证农民预期收益;建立和完善稻田监测系统,指导农户按生产规范种植;积极培育、选用优质高抗品种,降低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做好现有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和禁止新污染源产业在稻米主产区内建设;依据水稻种植农户的实际规模,区别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

目录

摘要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3.1 数据的来源
3.2 研究假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4.1 关于质量安全稻米概念的界定和产品质量特征
4.2 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
4.3 稻米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
4.4 稻米生产过程中主要质量安全问题
4.5 稻米生产过程中主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4.6 稻米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要素投入与成本分析
5.1 要素投入与成本界定
5.2 研究方法的选取
5.3 投入结构与成本分析的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成本收益及内在关联性分析
6.1 质量安全稻米种植的成本收益分析
6.2 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成本投入与收益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质量安全稻米产量影响因素的弹性分析与生产要素的*优组合
7.1 质量安全稻米产量因素的弹性分析
7.2 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投人要素的*优组合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稻米质量安全下的农户技术选择研究
8.1 我国质量安全稻米的生产技术体系
8.2 稻米质量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供给
8.3 影响农户选择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技术的因素
8.4 农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
8.5 政策干预对质量安全稻米生产技术选择的功效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发展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农户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2 稻米生产良好操作规范(草案)(节选)
附录3 有关生产记录表格式
展开全部

节选

  《基于农户行为的质量安全稻米生产的经济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农户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从交易活动的主体来看,农户是*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并且数量众多;从交易的规模来看,单个农户都是小规模的交易者。全国约有2亿多农户,如果每个农户直接参与产品市场交易,必然伴随着高昂的社会交易费用。小规模分散经营也为终端产品检测带来了困难,小规模生产者产量小,难以达到规模效应,单位检测成本高;农户分散经营,地域分布广,产品品种多样,对检测设备和检验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了农产品检测的供给和需求双向不足。  总之,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基本状况决定了我们实施终端产品检测的成本异常高昂。降低检测成本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检测效率和技术:二是提高交易量,减少市场交易次数。前者取决于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往往无法改变;而后者可以通过建立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市场交易,例如:“公司十农户”的组织形式、纵向一体化形式和生产者合作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交易的同时也在生产上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提供,从而改善了生产领域的质量信号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信息传递”和“信息甄别”则是实现信息沟通的基本途径。而广告、产品“三包”等承诺、信誉等则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信息沟通的基本方式。广告是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方式,它通过主动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以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而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钱做广告这一事实会使不少消费者相信,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很自信,因而不少消费者认为做广告的产品比一般产品具有较高质量。事实上,大部分消费者正是以广告为指示器辨别产品质量,采取购买行为的。但是在食品市场上,一些广告是为了美化自身的产品,这就决定了这些信息是有选择性的,而且一些企业还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这就加重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承诺是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质量给予消费者的保证,一般是通过有一定可信度的大众媒体来传播的。企业作出的承诺主要依赖的是企业自身的形象,但不一定与事实相符。信誉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形成的信用形象(Nguz K.,2007)。但在食品市场上,信誉只能改变消费者选择食品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信息分布不对称的状态,更不能对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不可否认,信息传递、信息甄别以及经济激励等方式确实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些手段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所有问题,从而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在这方面的作用。其一,信息成本的存在使得许多情况下市场手段变得不经济。其二,虚假信息的大量存在使信息传递的功能失效。例如虚假广告的大量存在降低了广告传递优质产品信息的功能。其三,对产品担保的承诺与实施之间的差异弱化了产品担保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前后可能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由于市场自身修正信息不对称的功能存在,诸如市场方法有时会失效、信息成本的存在使得市场手段不经济等方面的局限性。可见,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完全解决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一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会强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之社会中介机构在提供信息产品时可能存在的虚假性,因此有必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消费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实施规制。  ……

作者简介

  陈凤霞,女,1976年7月生,2010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近五年来在《农业技术经济》《商业研究》《学术交流》《生态经济》《黑龙江省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参与研究课题2项;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