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对照全译本·资治通鉴·第四辑 南北朝(全四卷)(精装)

包邮文白对照全译本·资治通鉴·第四辑 南北朝(全四卷)(精装)

¥110.6 (3.5折) ?
1星价 ¥110.6
2星价¥107.4 定价¥31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4002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69
  • 出版时间:2013-12-06
  • 条形码:9787510400216 ; 978-7-5104-0021-6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大、成就*高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书成后,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成就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大大扩展了纪传体史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本书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宋]胡三省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10-13共4册)(文白对照全译)》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一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资治通鉴(10-13共4册)(文白对照全译)》所记,起于南朝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420),迄于南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二年(588),讲述南北朝时期,凡一百六十九年之史事。

目录

卷**百一十九 宋纪一 宋武帝永初元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420~423)
卷**百二十 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179年(424~427)
卷**百二十一 宋纪三 宋文帝元嘉五年~七年(428~430)
卷**百二十二 宋纪四 宋文帝元嘉八年~十二年(431~435)
卷**百二十三 宋纪五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十八年(436~441)
卷**百二十四 宋纪六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二十三年(442~446)
卷**百二十五 宋纪七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447~450)
卷**百二十六 宋纪八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451~452)
卷**百二十七 宋纪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
卷**百二十八 宋纪十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大明二年(454~458)
卷**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八年(459~464)
卷**百三十 宋纪十二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
卷**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卷**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宋明帝泰始三年~六年(467~470)
卷**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宋明帝泰始七年~宋苍梧王元徽三年(471~475)
卷**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宋苍梧王元徽四年~宋顺帝升明二年(476~478)
卷**百三十五 齐纪一 齐高帝建元元年~齐武帝永明元年(479~483)
卷**百三十六 齐纪二 齐武帝永明二年~七年(404~489)
卷**百三十七 齐纪三 齐武帝永明八年~十年(490~492)
卷**百三十八 齐纪四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
卷**百三十九 齐纪五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
卷**百四十 齐纪六 齐明帝建武二年~三年(495~496)
卷**百四十一 齐纪七 齐明帝建武四年~永泰元年(497~498)
卷**百四十二 齐纪八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
卷**百四十三 齐纪九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
卷**百四十四 齐纪十 齐和帝中兴元年(501)
卷**百四十五 梁纪一 梁武帝天监元年~三年(502~504)
卷**百四十六 梁纪二 梁武帝天监四年~六年(505~507)
卷**百四十七 梁纪三 梁武帝天监七年~十三年(508~514)
卷**百四十八 梁纪四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十七年(515~518)
卷**百四十九 梁纪五 梁武帝天监十八年~普通四年(519~523)
卷**百五十 梁纪六 梁武帝普通五年~六年(524~525)
卷**百五十一 梁纪七 梁武帝普通七年~大通元年(526~527)
卷**百五十二 梁纪八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
卷**百五十三 梁纪九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
卷**百五十四 梁纪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
卷**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四年(531~532)
卷**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六年(533~534)
卷**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 梁武帝大同元年~三年(535~537)
卷**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 梁武帝大同四年~十年(538~544)
卷**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中大同元年(545~546)
卷**百六十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
卷**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
卷**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
卷**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
卷**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梁元帝承圣元年(551~552)
卷**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三年(553~554)
卷**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 梁敬帝绍泰元年~太平元年(555~556)
卷**百六十七 陈纪一 陈武帝永定元年~三年(557~559)
卷**百六十八 陈纪二 陈文帝天嘉元年~三年(560~562)
卷**百六十九 陈纪三 陈文帝天嘉四年~天康元年(563~566)
卷**百七十 陈纪四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陈宣帝太建三年(567~571)
卷**百七十一 陈纪五 陈宣帝太建四年~六年(572~574)
卷**百七十二 陈纪六 陈宣帝太建七年~八年(575~576)
卷**百七十三 陈纪七 陈宣帝太建九年~十一年(577~579)
卷**百七十四 陈纪八 陈宣帝太建十二年(580)
卷**百七十五 陈纪九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陈长城公至德元年(581~583)
卷**百七十六 陈纪十 陈长城公至德二年~祯明二年(584~588)
展开全部

节选

  高祖武皇帝  永初元年(庚申,420)是年六月改年号为永初  1.春,正月,己亥日(十四日),北魏皇帝回到平城宫中。  2.西秦王炽磐立他的儿子乞伏暮末为太子,自己仍兼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弘。  3.宋王(刘裕)想要接受晋帝的禅让,即皇帝位,但难以开口,于是召集自己的朝臣,宴会喝酒,从容地说:“桓玄篡位,而使政权被夺,而我首唱大义,要复兴晋朝,经过南征北伐,终于平定天下,成就功业,而蒙受宋公九锡的封命。现在我年将衰老(当时六十五岁),而地位竟如此的崇高。凡事、物都忌讳太盛太满,这是难保长久安好的,因此,我现在要退还被封的爵位,回到京师(建康),退休养老。”臣子们都向他歌功颂德,但不知他说话的用意。傍晚,散会,中书令傅亮出了宫外,才领悟,再转回宫,而宫门已关,傅亮就敲门求见,宋王开门接见,傅亮进门只说:“臣该暂时回到京师。”宋王了解了他的意思,不再说其他的话,只说:“要多少人护送你?”亮说:“几十个人就可以了。”说完马上辞别。傅亮出宫时,天色已晚,看到拖着长尾的星(彗星)贯穿在天空,他手拍着大腿长叹说:“我常不相信天文的征兆,现在才知应验了(表示刘裕应天命即帝位)。”傅亮到建康,夏,四月,就(以晋帝之名)征召宋王入京辅政。宋王留下儿子义康,为指挥豫司雍并四州军事的都督、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义康还年幼,以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处理府、州政事。刘湛从小就有管理事情的爱好,常常自比管仲、诸葛亮,广泛涉猎群书、历史,但不写文章,不喜谈论。宋王很倚重他。  4.五月,乙酉日(初二),北魏改谥宣武帝为道武帝。  5.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计谋在外叛变,司马文思告密。庚戌日(二十七日),魏主杀国璠、道赐。并奖赏文思,封他为郁林公。国璠他们的事牵连到平城豪族因而被杀的有数十人,章安侯封懿的儿子玄之也受连坐。魏主以玄之是燕朝的旧世族,要宽免玄之的一个儿子。玄之说:“我弟弟的儿子磨奴,年小时就没有父亲,请能保全他的性命。”魏王就杀玄之的四个儿子,而宽宥了磨奴。  6.六月,壬戌日(初九),宋王到建康,傅亮暗地指示晋恭帝禅位给宋,并备禅位诏书的草稿呈给恭帝,要恭帝抄写。恭帝欣然执笔,向左右的人说:“桓玄的时候,晋司马氏已经失去了天下,而重新由刘公所延续到现在,已将近二十年;今天让位的事,本是我甘心的。”于是把诏书写在红纸上。  甲子日(十一日),恭帝逊位于琅邪府第,百官拜辞,秘书监徐广悲痛哭泣。  丁卯日(十四日),宋王设置受禅坛在京师南郊,即皇帝位。典礼完毕,从石头城乘法驾进入建康宫。徐广又悲感哭泣,侍中谢晦向他说:“徐公有些过分了吧!”广说:“你是宋朝的辅佐,我是晋室的遗老,悲伤与欢乐两事,本来就不同。”广是邈的弟弟。  武帝到太极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初。犯有批评当政议论名教的人,也洗去罪名,给予更新。  裴子野论说:古时重华(虞舜)嗣位,驱逐了四个坏人;武王攻克殷纣,把顽劣的殷人迁到洛邑。因为天下的坏人是相同的,民间的批评和议论也加以赦免,是错的。  7.尊奉晋恭帝为零陵王;优待的礼遇,都仿效晋初司马炎对待魏陈留王曹奂的方法,设王宫于旧秣陵县,派冠军将军刘遵考率兵防卫,并把褚后降为王妃。  追尊皇考(刘裕的父亲刘翘)为孝穆皇帝,皇妣赵氏为孝穆皇后;尊王太后萧氏为皇太后(指继母)。皇上(刘裕)事奉萧太后从来就很敬慎,到了即帝位后,年纪已大,每天清早入朝中见太后,从未错过时间。  下诏书称晋朝所封爵位,当随政权转移而改变。只设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但把爵位降为县公和县侯,用以来奉承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五族的宗祀,至于在义熙时出力同患难的人,仍同本阶级,不必降级。  庚午日(十七日),以司空道怜为太尉,封为长沙王,追封已死的司徒道规为临川王,而以道怜的儿子义庆继承道规的爵位。其余的功臣徐羡之等人,升官进爵,都有差别。  ……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