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延安采访录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011542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15-09-21
- 条形码:9787200115420 ; 978-7-200-11542-0
本书特色
“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亲自参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他们在华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能建设新中国”这一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与成果,展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历史功勋,客观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对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邪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给予了有力的诠释。海伦·斯诺编著的《延安采访录》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延安采访录》是作者海伦?斯诺根据她1937年的那些采访笔记写作的,为了节省篇幅起见,凡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发表过的内容,本书中均未提及。因当时环境所迫,作者同埃德加?斯诺来往书信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在原文中多用代号表示。为了方便读者,又保持信件原貌,代号抢先发售出现照译,并随文作注。本书是一部采访记录,不是一本历史著作,由于采访对象广泛,其中有些叙述未必全面、确切。
目录
序
**篇 逃往苏区
一、古城历险
二、在**总部
三、途经耀县
第二篇 苏维埃之夏
一、采访笔记
二、个人随笔
三、录外拾遗
第三篇 斯诺书简
节选
《延安采访录》: **篇 逃往苏区 他从周先生以及其他外国人那儿已经知道了我的“情况”。他首先关心的是,任何一个外国妇女都会碰到困难。在东方,每一个白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管他是否愿意。假如一个人“丢脸”,所有的外国人都要“丢脸”。他们必须以西方文化水准的尺度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 菲奇竭力劝阻我放弃这一疯狂的想法,立即返回北平。他对我的想法感到迷惑不解。自然,他对中国共产党人毫无兴趣,只不过以为他们都是些土匪罢了。很明显,在他的眼里,我压根儿也不是那种独自进行这种冒险活动的人。我当时才20多岁,我丈夫还不到30岁呢。 能作为我的陪同和“编外”警卫,菲奇感到高兴,然而他不想卷入我逃往苏区的越轨行动中。我可以租用的唯一的一辆小汽车属于西京招待所,我们坐这辆车拜访了那些对我唯恐避之不及的传教士。 菲奇认为,西安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可是我们发现这位难得的义士却躺在医院里,胃里插着橡皮软管,不许离开病床。即便他想帮忙,身体那样虚弱,其结果也只能是爱莫能助。他是个斯堪的纳维亚人,名叫埃菲,我忘了他姓什么。他年轻,生性喜欢冒险,曾经是中亚探险队的机械师和汽车司机。埃菲咧嘴向我笑笑——一个调皮的、古代北欧海盗式的微笑,毫不迟疑地表示要努力帮助我,尽管他自己很可能还开不了车。他说,没有高级官员的驾驶执照,什么小车都无法通过城门,况且城门夜夜紧锁,天亮才开,因而必须设法搞到一辆将军的小汽车。我要付出我力所能及的一切代价——我乐于这样做,虽然我离开北平时对这样的事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身上没带多少钱。我记得,我给了他一些中国钞票,不是50元就是200元,记不清是多少了。 埃菲设计出了一套万无一失的行动计划。我的任务是:从西京招待所按时逃出来,留出3个钟头的时间,偷偷地越过去三原的封锁线。这一切必须在警方发现并电话通知沿途驻军追捕之前完成。 首先,我要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我已经放弃了一切希望,将安静地离开西安城。我带上我的“警卫员”们去看电影《第13号间谍》,他们喜欢这个片子,因为它描述了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上哪儿去他们就得上哪儿去,与我同车往返。 我们定下了逃跑的日期。我告诉王队长,我想在离开西安前游览一下临潼。那儿是中央军司令部所在地,保安工作毫无问题。我的模范行为已使我成为一个可以信赖的“阶下囚”了。王队长同意了我的要求,并把它作为向我告别的*后一个表示。他对两名武装警卫人员和汽车司机做了详尽的、具体的指示,以防不测。我和菲奇以及其他“随行人员”爬上了孙铭九①大约5个月之前爬上去的那个岩缝——那天早晨,孙铭九就在这儿找到了穿着睡衣的蒋介石。现在,那儿的岩石上题写着有关此事的诗词。我们还游览了秦始皇陵墓,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天。 我已经采取了游击队的一些办法,如开始熬夜、调换房间——从二楼搬到一楼住,楼下的那个房间有个窗户正好面朝这个有围墙的大院子的后面。我向北平打了个电报:“打算明日离开。火车上见。”我希望我的丈夫会理解这个电报的意图,其实,无论他理解不理解,这个电报都必须打。然后,我关上房门,滑上暗锁,准备睡觉。 ……
作者简介
海伦?斯诺,她是突破国民党封锁到达苏区的第二名外国女性,第五名西方记者,**名系统报道陕甘宁边区的美国作家。
她生于美国犹他州,1931年来到上海,旅居中国达10年之久,亲历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正义斗争,并向西方世界进行了如实的报道。她终身致力“架桥”事业,促进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她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化身。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