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法捷要-带您回归正统脉法之路-第二版

包邮脉法捷要-带您回归正统脉法之路-第二版

1星价 ¥19.5 (7.8折)
2星价¥19.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1888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7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509188842 ; 978-7-5091-8884-2

本书特色

本书详述了作者刘建立研究探讨脉学的思路及方法,把脉学和阴阳五行理论系统地结合起来,从寸口阴阳五行的属性谈起,把寸关尺、五脏、阴阳五行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历代脉学著作,特别是《脉诀》和《濒湖脉学》编成的口诀,大多要求背诵记忆,且内容散乱,不利于临床系统掌握。本书的特点是向读者提供了一种诊脉的系统思维模式,做到只要理解就能够运用于临床。全书写作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简单易学,弥补了脉学研究方面的不足,并使之更实用化,适合临床中医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刘建立编著的《脉法捷要――带您回归正统脉法之路(第2版)》详述了笔者研究探讨脉学的思路及方法,把脉学和阴阳五行理论系统地结合起来,从寸口阴阳五行的属性谈起,把寸关尺、五脏、阴阳五行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历代脉学著作,特别是《脉诀》和《濒湖脉学》编成的口诀,大多要求背诵记忆,且内容散乱,不利于临床系统掌握。本书的特点是向读者提供了一种诊脉的系统思维模式,做到只要理解就能够运用于临床。本书的写作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简单易学,弥补了脉学研究方面的不足,并使之更实用化,适合临床中医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1 引子 我的脉学之路 5 **讲 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脉经》及其以前的年代,中医对脉学的认识是建立在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以阴阳五行理论作为认识问题的出发点的,让我们能够从总体上来把握寸口脉主病的问题。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能够开拓我们的思路并在诊断过程中体现脉诊的价值。 19 第二讲 脉诊的意义 脉象反映的是疾病的病机。通过诊脉可以了解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盛衰的情况。在杂病的诊治过程中可以确立疾病的转归并提供*后正确判断疾病病机的机会以及基本的用药方向,并对治疗的效果做出进一步的评价。 脉诊可以确立疾病的病机 20 脉诊可以提供*后正确判断疾病病机的机会 22 脉诊可以指导用药 22 诊脉可以确立疾病的转归 23 27 第三讲 寸口脉的阴阳五行属性 寸口脉有其固有的阴阳五行属性,如果我们再把气血阴阳的辨证理论引入脉诊理论中,就会对寸口脉形成的原理形成较完整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 尺寸的划分对确立其阴阳属性的意义 40 浮沉的划分对确立寸口脉阴阳属性的意义 48 气血阴阳的辨证理论在脉诊中的指导意义 52 治疗原则的确立 57        刘建立 69 第四讲 说关部脉 关部脉位于尺寸之间,没有尺寸脉显著的阴阳属性上的可比性,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依据阴阳一分为二的原则,对其做出阴阳属性上的划分,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7 第五讲 独处藏奸 “独处藏奸”理论能让我们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诊脉理论的拓展空间。 81 第六讲 解读脉象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脉象我们会获得不同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诊脉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脉学信息并做到四诊合参。 89 第七讲 五脏脉象 寸口是“脉之大会”的地方,五脏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会反映到寸口的脉象上,当我们了解了五脏脉象在寸口脉的表现之后,会对寸口脉的脉象形成一种概念性的认识,从而来指导脉诊的临床实践活动。 心脉 90 肺脉 92 肝脉 94 肾脉 96 脾脉 98 101 第八讲 常用脉象简述 所谓脉象只是人们为了语言表述的方便,人为地划分出了一些有显著特征的脉形表现,具体到每一个人和不同的患者时,脉象其实是千差万别的,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当我们熟悉了寸口脉形成的原理之后,再掌握一些常见的脉象就可以了。 浮脉(阳脉) 102 沉脉(阴脉) 104 迟脉(阴脉) 105 数脉(阳脉) 106 滑脉(阳中之阴脉) 107 涩脉(阴脉) 108 长脉(阳脉) 110 短脉(阴脉) 111 细脉(阴脉) 112 紧脉(阴中之阳脉) 114 弱脉(阴脉) 115 动脉(阳脉) 116 弦脉(阳中之阴脉) 117 促脉(阳脉) 118 结脉(阴脉) 118 代脉(阴脉) 119 121 第九讲 缓脉与胃气 “脉以胃气为本”,有胃气的脉象是和缓的,缓脉也有和缓和缓慢之分,这样的区分分别表示人体不同的身体状况,同时也说明,缓脉和胃气之间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和区别。 125 第十讲 脉 势 脉势是气血的“波澜程度”在寸口脉的反映,脉形是脉在寸口的形态表现,两者有区别并相互联系,同时,脉势能够反映人体*基本的气血阴阳属性特点,可以提供我们治疗疾病时*基本的用药方向。 129 第十一讲 脉学模型的建立 依据经典的脉学理论建立一个正常的,标准的脉学模型,使我们能够有一个可以比对的参照物,从而来区分出不同病理状况下的脉象,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尝试并对临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5 第十二讲 望色与切脉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在通常情况,无论是生理或是病理的情况下,色脉都应当是相应的,如果色脉不相应,就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多不同的信息供我们在临床时做参考。 139 第十三讲 脉证的从舍问题 脉与证有时存在从舍的问题,临证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3 第十四讲 脉诊的注意事项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为医者不可不慎。 诊脉的时间 144 医生的准备工作 145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