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光潋滟-华人合唱经典作品选集

包邮水光潋滟-华人合唱经典作品选集

1星价 ¥29.9 (3.8折)
2星价¥29.9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09673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113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810967327 ; 978-7-81096-732-7

内容简介

中国合唱音乐在这个大的国家的体系中,通过移植西方合唱音乐的支柱而获得了发展,而西方音乐在1900年之前对于中国的传统来说并不重要。*根本的是起初对四声部合唱的采用。中国合唱音乐还效仿小型和大型音乐的体裁——例如合唱歌曲和康塔塔——以丰富其内涵。与西方的结构、和声、曲式一道,合唱也渐渐地接受了美声唱法。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在原则上还刻意追求中国传统的内涵。中国合唱曲目不仅以其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民歌中的元素而值得一提,其地方性音乐及歌词的巨大多样性也很突出。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在中国的合唱作品的演唱中使用的*为广泛的语言,但也有许多歌曲采用地方的方言演唱,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理区域。中国的声乐体裁还在民歌、劳动号子和山歌的改编中反映了社会传统。传统的演唱方式也被使用,比如某些作品中使用了戏曲唱腔的演唱方式。  所以,中国合唱音乐成为了地方的、国家的和国际的各种形式的交汇点。如同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音乐,这些体裁在过去的80年间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而相互影响着。在那些动荡频繁的年代中,合唱曲目发展出了三种主要风格:(一)用西方古典——浪漫主义音乐语言来阐述中国的民间音乐旋律;(二)高度强调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强调西方以及前苏联浪漫主义的影响;(三)高度强调地域风格、声乐化和音乐性的结合。这三方面特点构成了本选集收录作品的基础,它们在很多方面与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节点相联系。  中国作曲家起初开始学习西方音乐是在1949年之前的几十年,对他们来说,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新奇的”,因为这些风格代表了通往“现代化”之路,而这恰恰是对于强国以御外敌的目的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见《垦春泥》)。在中国合唱音乐发展的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作曲家一般是把中国民间旋律或是用中文演唱的旋律以西方古典一浪漫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来;歌词会涉及各种政治和社会话题,也包含抒情的或叙事的主题和宗教的内容,而它们在音乐上则常常仅限于民歌旋律的使用和作品中隐含的民间风格,以此来体现中国性。旋律被框定在西方和声中,辅之以半音的适度使用,且常以钢琴伴奏,直到1949年后才发展出无乐器伴奏的作品。

目录

序  言致谢半个月亮爬上来 说明 乐谱茶山情歌 说明 乐谱仡佬欢歌 说明 乐谱垦春泥 说明 乐谱牧歌 说明 乐谱跑马溜溜的山上 说明 乐谱青春舞曲 说明 乐谱水调歌头 说明 乐谱水光潋滟 说明 乐谱小河淌水 说明 乐谱小黄鹂鸟  说明  乐谱阳关三叠  说明  乐谱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