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儿节:西和乞巧文化

中国女儿节:西和乞巧文化

1星价 ¥12.9 (3.8折)
2星价¥12.6 定价¥3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48544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98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34854422 ; 978-7-5348-5442-2

本书特色

每年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晚至七月初七晚,这些地方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节。20世纪60年代以前,参加乞巧的人以十二岁至十六岁的姑娘为主,也会有稍大或稍小些的。但基本成员都是未出嫁的姑娘,再小些的只是跟着玩、唱,不收钱,不作为正式成员;而已经结婚的女性,即使只有十四五、十五六,也只能协助做些组织策划的工作,不能参加跳和唱。所以说这是真正的女儿节。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 七天八夜乞巧节 —— 真正的女儿节 ; 乞巧歌的前世今生 ; 秦文化的遗留与织女传说 ; 周秦文化与乞巧风俗几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乞巧风俗谱系与乞巧风俗、乞巧活动的准备与组织工作等。

目录

引 言. 1 一、七天八夜乞巧节 ——真正的女儿节.5 (一)乞巧风俗谱系与乞巧风俗.7 (二)乞巧准备与组织工作. 10 (三)迎巧 16 (四)祭巧、唱巧. 20 (五)相互拜巧 29 (六)迎水和转饭. 32 (七)巧饭会餐 37 (八)灯下乞巧 39 (九)送巧. 43 (十)乞巧活动对于西和女性的意义 47 二、乞巧歌的前世今生 (一)被旧礼教吹散消失后的搜寻. 66 (二)西和乞巧歌与牛郎织女的传说77 (三)《西和乞巧歌》的内容 100 (四)从乞巧歌看新旧思想斗争中的女性命运 110 (五)乞巧歌对新中国历史的反映 117 (六)乞巧歌的传习、创作 120 (七)乞巧歌演唱与音乐舞蹈技巧的提高 128 三、秦文化的遗留与牛女传说 (一)织女的原型——秦人始祖女修. 131 (二)秦人发祥地. 134 (三)秦文化遗存. 139 (四)天水、汉水与天汉. 142 (五)《诗经·蒹葭》与牵牛织女传说. 145 (六)西和与七夕风俗相关的名胜 149 四、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女传说和乞巧风俗的形成 (一)周人发祥地与农耕文化遗存——陇东. 158 (二)发明牛耕的叔均. 162 (三)祭祀田祖的诗 164 (四)《诗经》中的牵牛织女传说 167 (五)《周易》中透露的信息 172 (六) 秦代的牵牛织女传说 175 (七) 西汉宫廷的乞巧节 178 (八)牵牛织女传说的分化 181 (九)一年一次的乌鹊架桥 185 (十)"说春"和牛拜年风俗. 187 结 语 19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逵夫,1942年生,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辞赋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委和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华夏文明传承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主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顾问。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和民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文献》《中华文史论坛》《中国文化》《文化遗产》《民俗研究》《民间文化》《中国俗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专著有《屈原与他的时代》,《古典文献论丛》、《屈骚探幽》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文学编年史》,成果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文库”;所编《先秦文论全编要诠》、《历代赋评注》俱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其《再论〈牛郎织女〉传说的孕育、形成与早期分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由秦简〈日书〉看牛女传说在先秦时代的面貌》获2013年“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