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包邮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1星价 ¥28.9 (4.9折)
2星价¥28.9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209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50420939 ; 978-7-5504-2093-9

本书特色

戴小文编著的这本《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对碳排放、隐含碳排放、低碳城市化、城市低碳化等一系列重要概念进行重新定义;第二,利用隐含碳核算方法,根据掌握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I-O模型进行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初步核算;第三,利用Kaya恒等式、LMDI分解方法对驱动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进行分解;第四,根据分析结论,结合理论分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及框架选择并提出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了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分析方法,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和说明了中国目前隐含碳排放的情况, 同时就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隐含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的说明。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及本研究特点
1.3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及思路
1.3.1 本研究的目的
1.3.2 本研究的方法
1.3.3 本研究的内容
1.3.4 本研究的思路

2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本章概要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
2.2.2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2.2.3 低碳城市
2.2.4 低碳城市化与城市低碳化
2.3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2 生态学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3 低碳经济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4 产业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5 人口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6 文化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7 建筑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3.8 制度相关理论与低碳城市建设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3.1 本章概要
3.2 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相关研究综述
3.2.3 实证分析
3.2.4 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产业隐含碳排放实证分析
4.1 本章概要
4.2 文献综述
4.2.1 隐含碳排放与I-O模型
4.2.2 相关研究综述
4.3 模型的构建与说明
4.3.1 模型的构建
4.3.2 模型说明
4.4 实证分析
4.4.1 产业部门能源消耗隐含碳排放估计
4.4.2 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分析
4.4.3 直接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比较分析
4.4.4 结论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5.1 本章概要
5.2 文献综述
5.2.1 Kaya恒等式与LMDI方法
5.2.2 相关研究综述
5.3 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5.3.1 模型构建
5.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5.3.3 中国碳排放实证分析
5.4 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5.4.1 模型构建
5.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5.4.3 中国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及核心支撑要素
6.1 本章概要
6.2 低碳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6.2.1 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6.2.2 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试点
6.3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分析
6.3.1 低碳城市建设的“低碳城市化”模式
6.3.2 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低碳化”模式
6.3.3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混合模式
6.4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
6.4.1 低碳城市建设的产业要素支撑
6.4.2 低碳城市建设的人口要素支撑
6.4.3 低碳城市建设的设施要素支撑
6.4.4 低碳城市建设的文化要素支撑
6.4.5 低碳城市建设的制度要素支撑
6.5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政策建议
7.2 研究的可能创新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