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的展望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文化的展望

1星价 ¥41.6 (7.2折)
2星价¥41.6 定价¥58.0
商品评论(1条)
mkm***(三星用户)

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慢慢学习吧。

2018-03-17 10:58:5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120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74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101112023 ; 978-7-101-11202-3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个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而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它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全书见解精辟,分析彻底,行文雄辩。书后刊载许倬云、金耀基的长评,以及殷海光答许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汉对照表,记录书中所涉人名、学术名词,颇便阅读。

内容简介

★ 殷海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 本书是其晚年极重要的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知名学者纷纷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目录

序 言 (殷海光)/ 1**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 1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22一 清开道路/ 22二 文化的定义/ 25**组 记述的定义/ 25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 26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 / 28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 30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 31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 32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38一 文化的变迁 / 38 a濡化/ 41 b文化价值的移接/ 47 c文化与性格/ 48 二 本土运动/ 49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 / 51四 文化的特征 / 53 a规范特征/ 53 b艺术特征 / 53 c认知特征 / 54 d器用特征 / 54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 56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59七 历史与文化 / 62八 文化的繁缛化 / 65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 / 67十 文化与价值 / 69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71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 74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 83一 家 /84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 / 93三 社会的层级 / 96四 我族中心主义/ 100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 / 107六 合模要求 / 114七 长老至上 / 116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 / 120九 两性分别森严 / 128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 136一 家庭的瘦化 / 136二 孔制崩溃 / 140三 本土运动 / 146a 三元里事件 / 149 b 义和团运动 / 150c 五四运动 / 156 四 代间紧张与冲突/ 169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 178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186一 一个论辩 / 186二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 / 198a 国粹派 / 198b 义理派 / 200三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念 / 208 四 保守主义的批评 / 212五 保守主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 223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232一 严复 / 234二 谭嗣同 / 238三 梁启超 / 243四 吴虞 / 248五 胡适/ 267六 吴稚晖 / 291第九章 西化的主张 / 301一 西化言论的选样 / 302a 胡适/ 302b 陈序经/ 316二 对西化主张的批评/ 324a 全盘西化有否必要?/ 324b 全盘西化有否可能? / 329第十章 中体西用说 / 335一 时代的背景/ 335二 中心的论旨/ 339 三 批评的分析/ 341四 影响扩大的原因/ 346五 一个翻版/ 349第十一章 现代化的问题/ 357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扩张/ 358  a 伊斯兰世界/ 360  b 印度/ 363c 日本/ 365二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 369a 器用的现代化/ 374b 制度的现代化/ 380c 思想的现代化/ 385三 现代化的涵义 / 389四 科学与社会 / 391第十二章 民主与自由 / 401一 民主与自由不是一件事 / 401二 对民主的正反两种看法 / 404三 民主的优点/ 411a 数头而不必砍头/ 411b 民主政制比较接近自由/ 413c 民主政制能使大家热心公共事务/ 415d 镇制权的使用受到限制/ 415四 民主的后进问题/ 419五 中国的民主问题/ 424a 在消极方面/ 424b 在积极方面/ 426六 自由的涵义/ 432a 自由的几种重要概念/ 432b 波柏尔的提示 / 437c 自由与权威/ 443d 言论自由问题 / 445第十三章 世界的风暴(存目)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453一 民初人物的错误观念/ 454二 传统德目的今观/ 457三 我们所需的德目/ 469四 东西道德的整合/ 478五 新人本主义/ 485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 / 490一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 490二 知识分子的失落/ 492三 时代环境的透视/ 501a 到奴役之路 / 501b 吾人的大环境 / 509 四 知识分子的责任/ 510 附录一 读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许倬云)/ 520附录二 有关《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几个问题——并答许倬云先生 (殷海光)/ 530附录三 殷海光遗著《中国文化的展望》我评(金耀基)/ 544英汉对照表/ 560人名/ 560名词/ 566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殷先生这部书是检讨中国在传统文化转变到近代文化过程的著作。在近年来讨论中国文化转变的著作中,殷先生的这一部书算得上是上乘作品之一。而且殷先生虽然不专治文化人类学,他对文化人类学显然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能够以文化人类学的许多观念,作为考察在中国人口中文化改变的现象,其观察的深度远不是一般浮光掠影的讨论可以比拟。(许倬云)                             ——原载于1966年5月15日《思与言》杂志四卷一期   在这本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则是因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而得,在这本书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作者的创发力的显露与运思默识的痕迹。(金耀基)                             ——原载于1984年9月12日、10月3日《时报杂志》二五〇、二五三期   (殷海光)对台湾的民主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也启发了好几代的台湾青年在自由民主这条路上摸索前进。(马英九)                               ——摘自2009年8月15日在殷海光逝世四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年—1969年) ,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后,投笔从军。抗战胜利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中央日报》主笔。他撰写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猛烈抨击国民党和利益集团,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8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创办《自由中国》并任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精神,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殷海光著述丰厚,《中国文化的展望》是其代表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