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琅嬛文集

包邮琅嬛文集

1星价 ¥16.0 (8.0折)
2星价¥16.0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0414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53804149 ; 978-7-5538-0414-9

本书特色

云告校注的《琅嬛文集/明清小品》,六卷,附录一卷。明张岱撰。刻于清末光绪年。张岱在文学上以散文著称,小品散文尤有特色。《琅嬛文集》就是其散文集代表作(但也收录了少量的乐府和词)。《琅嬛文集》的题材广泛,凡风景名胜、世情民俗、戏曲技艺、生活琐事、乃至品茶赏花和古董玩具,都成为书中的描写对象。张岱的文章结构精巧,内容丰富。他的散文不仅记录了他的实际生活经历,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某些方面。行文简洁,清新平易,苦心铸辞,但毫无雕琢痕迹。

内容简介

《琅嬛文集》, 六卷, 附录一卷。明张岱撰。刻于清末光绪年。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并为绝代文学名著。张岱在文学上以散文著称, 小品散文尤有特色。《琅嬛文集》就是其散文集代表作 (同时也收录了少量的乐府和词) 。
《琅嬛文集》的题材广泛,包含序、记、启、疏、檄、传、墓志铭、祭文、杂著等多种文体。凡风景名胜、世情民俗、戏曲技艺、生活琐事、乃至品茶赏花和古董玩具, 都成为书中的描写对象。张岱的文章结构精巧,内容丰富。他的散文不仅记录了他的实际生活经历,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某些方面。行文简洁,清新平易,苦心铸辞,但毫无雕琢痕迹。

前言

生于明末的山阴张岱(宗子),是一位历史学家,市井诗人,又是一位绝代的散文家,是我平素非常佩服的作者。很久以前就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了,可是一直踌躇着没有动笔。我总是担心“绝代”两个字是不是有点说“绝”了。后来又想,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论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与特色,这样说也许还是可以的。他当然不是空前绝后的,也不可能概括、代表了整整一个时代,这些都用不着多说。
严又陵曾为翻译提出过“信、达、雅”的三字标准,很久以来,人们对文学批评也提出过“才、学、识”三个字,作为衡量的尺度。我觉得直到今天这也还不失为一种比较全面、科学的看法,而且也不只在文学批评中才适用。“才”,包括了才能、文采、写作的本领等等,这大约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学”就不同,通常只是狭窄地理解为读的书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不只包含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生活知识的内容。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与它们之问的内在联系,这是比起书本来更为丰富、深刻、生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司马迁早已说得清清楚楚了。“识”当然是识见,即立场、观点也受到前面两个条件制约的见解、看法,也不是什么孤立的东西,有了这样三条标准,似乎就要好得多。因为它注意到了生活、实践这个重要方面,并使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下张岱,就将发现,他*突出的特点还是写作上的才能,他的主要成就也正在这里。他的学问并不怎样了不起,就文化素养来说,大约也不过是封建社会中等文士的水平;不过他的兴趣是很广泛的,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食物、蔬果等许多方面,而且有加以欣赏、纪录的兴趣与勇气。这许多,往往正是旧时代的正宗文士所不屑一顾的。说到“识”,恐怕要算*差。只是在生活态度、美学思想等方面多少突破了封建文化的某些习惯势力,至于他的主导思想还不能不是传统的。三百年前发生的那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那一次猛烈的冲击,确曾给像张岱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以巨大的震撼,但到底未能给他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张岱出身于一个封建社会的“世家”。看他所写的《家传》,在官僚地主群中,张家还算不得是*阔气的,但他到底是世家子弟,是一位大少爷。他的曾祖张元汴是隆庆辛未科的状元,我曾得到过他所作的《不二斋文选》,不曾细读,只记得前面附有一张小像,是穿了官服的一个精瘦的老头儿。不知怎的,我总想张宗子一定也是这模样。张岱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地承认他“少为纨樗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简直是极精确地勾勒出了醉生梦死地生活在那个封建末世的一切地主阶级大少爷的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这批高级寄生虫的一把有用的钥匙。曾经作过如此坦率自白的人,在晚明,我还没有看到过第二个。
他的这些“生活经验”,全部写在他的两部著名的回忆录中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在五十四年前,《梦忆》就曾由俞平伯先生重印,是为“朴社重刊”本,根据的大约是伍崇曜的丛书本,是据乾隆甲寅仁和王文诰刻本重雕的。这原本我在傅惜华家中曾见到过,好像也流传得非常少了。我后来得到的则是道光二年王文诰重刻巾箱本,却也
这里只是约略触及了张岱有关戏剧的记述与见解,此外还有许多方面,他都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传达得巧妙。他是个市井诗人,他的回忆录不愧是晚明社会文化风俗史的出色评述,同时又是一束绝美的散文。
人们有时会误解张岱只是一位小品文作者,这是不确的。他晚年写下的《石匮书》,是具有一代国史规模的大著作,不必说了。他还有一部《史阙》,煌煌六大册稿本,也不能说是小品。在序文中他说明了自己的史学见解和文艺见解。他认为流传的正史是不完备的,于是“为之上下古今搜集异书,每于正史世纪之外,拾遗补阙。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他这种为正史“剔牙缝”的工作,是有效的。不只往往能揭出历史真相,也提高了文学感染力。他举出两例说明这种见解:
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颊影,使人就壁摸(摩)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盖传神正在阿堵耳。余又尝读唐正史,太宗之敬礼魏徵,备极形至。使后世之拙笔为之,累千百言不能尽者,只以“鹞死怀中”四字尽之。则是千百阙而四字不阙也。
这是很高明的文艺评论见解,他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付之实践了。这样做需要写作才能,是不待说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反映现实的忠实态度。这些张岱也是做得好的。
1981年12月26日

目录

卷之一

石匮书自序
一卷冰雪文序
张子说铃序
史阙序
奇字问序
老饕集序
四书遇序
昌谷集解序
梦忆序
合采牌序
陶庵肘后方序
桃源历序
纪年诗序
茶史序
越绝诗小序
水浒牌序
补孤山种梅序
赠沈歌叙序
印汇书品序
又序
雁字诗小序
大易用序
诗韵确序
历书眼序
皇华考叙
夜航船序
白岳山人虎史序
博浪椎传奇序
鸠柴奇觚记序
一卷冰雪文后序
廉书小序
萧邱谵述小序
孙忠烈公世乘序
柱铭抄自序
西湖梦寻序
琅媛诗集序
卷之二

琅嫒福地记
岱志
海志
越山五佚记
西施山书舍记
快园记
兴复大能仁寺因果记

贺鲁国主册封启
迎一金和尚启
丝社小启
游山小启

龙山文帝祠募疏
募造无主祠堂疏
募修岳鄂王祠墓疏
卷之三

征修明史檄
斗鸡檄
讨蠹鱼檄
癸丑兰亭修禊檄

修大善塔碑
普同塔碑

古兰亭辨
春王正月辨

戏册禳侯制
戏册蚧侯制
乐府
荆轲匕
渐离筑
博浪椎
伍孚刃
赤壁火
司农笏
施全剑
唐琦石
景清刺
天一砚
书牍
王谑庵年祖
与祁世培
与毅儒八弟
与陈章侯
又与毅儒八弟
答袁箨庵
与祁文载
与李砚翁
与何紫翔
与王白岳
与张噩仍
与周戬伯
与包严介
与胡季望
卷之四

家传
附传
五异人传
余若水先生传
鲁云谷传
王谑庵先生传
卷之五
墓志铭
山民弟墓志铭
自为墓志铭
姚长子墓志铭
周宛委墓志铭

跋梅花道人画竹卷
题葆生叔画
跋王文聚隶书兰亭帖
跋祁止祥画
跋蓝田叔米家山
题仲叔画
跋张子省试牍三则
跋寓山注二则
跋徐青藤小品画
再跋蓝田叔米山
跋可一云林笔意
跋蓝田叔枯木竹石
跋可上人大米画
跋谑庵五帖

木犹龙铭
又铭
小砚铭
修改宋砚铭
紫袍玉带砚铭
小砚铭
松节砚铭
又铭
瓷壶铭
耶子冠铭
竹皮冠铭
石皮砚铭
又铭
小砚铭
残铜水中丞
谢纬止砚山铭
松橛砚铭
刘云砚铭
又铭
只履砚铭
又铭
端砚铭
莺砚铭
又铭
宋砚铭
宠泉窑鱼耳炉铭
章侯竹臂阁铭
又枯木竹石臂阁铭
定窑莲子杯铭
白定葵花水中丞铭
宣窑茶碗铭
宝瓶砚铭
天石砚铭
竹臂阁囊铭
为赵我法铭杖
为陆腥庵铭杖
又为赵我法铭杖
夔龙砚铭
龚春壶铭
二十八友铭序
雨花石铭
砚山铭
兰花小厂盒铭
白定炉铭
小美人觚铭
哥窑卮铭
哥窑9p髻瓶铭
碧玉簪铭I
宣铜象格炉铭
哥窑印池铭
晋唐小楷铭
茶条杖铭
断纹古琴铭
宣德填漆盒铭
羊脂玉鲲鹏图书匣铭
吕文安糕拙砚铭
吕吉士汉玉昭文带戒尺铭
杨繇之三弦子铭
钱子方古镜铭
李锦城龚春台铭
定窑水中丞铭
宣铜反复莲花水盂铭
白瑛石铭
大绳耳分裆宣铜炉铭
白定砚头瓶铭
石皮砚铭
官窑分裆铜炉铭
王二公徐氏家藏壶铭

准提菩萨颂
汉前将军关侯赞
梓樘帝君赞
又赞
白衣观音赞
题我法方朔于今再见图
自题小像
周戬伯像赞
张子鼻像赞
王季重先生像赞
陆德先像赞
伯凝弟抚琴图赞
季弟山民像赞
燕客三弟像赞
钱充符像赞
冰雪大师像赞
言冲之像赞
蝶庵题像
水浒牌四十八人赞
卷之六
祭文
祭少师朱恒岳公文
祭外母刘太君文
祭秦一生文
祭义伶文
祭伯凝八弟文
祭祁文载文
公祭张亦寓文
祭周戬伯文
公祭张噩仍文
公祭祁夫人文
琴操
天下士操
从井救人操
中山狼操
脊令操
让肥操
就烹操
完卵操
投杼操
吾舌尚存操
荃豆操
[附]燕客和操十首
杂著
张灯致语
疏通市河呈子
课儿读浞

孝友颂
义方颂
令德颂
洪才颂
箕畴五福
南山万寿
华封三祝
天保九如
寿周霞城八十

远阁新晴
通台夕照
清泉沁月
峭石冷云
小径松涛
虚堂竹雨
平畴麦浪
曲沼荷香
林寺钟声
镜湖帆影
长堤杨柳
古岸芙蓉
隔浦菱歌
孤村渔火
三山霁雪
百雉朝霞
丁亥中秋
旧刻序跋
王雨谦序
祁豸佳序
黎培敬刻琅娘文集序
王惠跋
王介臣书琅嫒文集后
[附]毛西河寄张岱乞藏史书
点校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记

此次点校《琅嬛文集》,以光绪三年贵州刻本为底本。民国二十四年刘大杰校点、上海杂志公司印行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传世较广,但错字、错句较多。鲁迅先生所曾举出过的“不称王向前”,便是一例。光绪刻本亦间有错字。如卷一第十六页三行“人有乘船遇风,惊悸而得疾者,取多年拖牙,为长年手汗所渍处,刮末服之而愈”(《陶庵肘后方序》),“拖牙”当为“柁牙”。“柁”通“舵”,“柁牙”即木船上的舵把子,故有“长年手汗所渍处”。又如卷一第二十九页一行“王白岳先生著《廉书》,书同晒腹,秩过等身,博奥极矣”(《廉书小序》),句中“秩”当为“帙”。凡此等等,凡我们力所能及的,此次都作了校正。但由于我们学识疏浅,可能仍有些错字未能看出,标点也可能出现错误,敬希读者指正。

文摘

能为史者,能不为史者也,东坡是也。不能为史者,能为史者也,弁州是也。弁州高抬眼,阔开口,饱蘸笔,眼前腕下,实实有非我作史更有谁作之见,横据其胸中。史遂不能果作,而作不复能佳,是皆其能为史之一念有以误之也。太史公其得意诸传,皆以无意得之。不苟袭一字,不轻下一笔,银钩铁勒,简练之手,出以生涩。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中一画,墨汁斗许,亦将安所用之也。后世得此意者,惟东坡一人。而无奈其持之坚,拒之峻,欧阳文忠、王荆公力劝之不为动,其真有见于史之不易作与史之不可作也。嗟嗟!东坡且犹不肯作,则后之作者亦难乎其人矣。
余之作史,尚不能万一弁州,敢言东坡!第见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诬妄之世界。余家自太仆公以下,留心三世,聚书极多。余小子苟不稍事纂述,则茂先家藏三十余乘,亦且荡为冷烟,鞠为茂草矣。余自崇祯戊辰,遂洮笔此书,十有七年而遽遭国变,携其副本,屏迹深山,又研究十年而甫能成帙。幸余不入仕版,既鲜恩仇,不顾世情,复无忌讳。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勿书。故今所成书者,上际洪武,下讫天启,后皆阙之,以俟论定。余故不能为史,而不得不为其所不能为,固无所辞罪。然能为史而能不为史者,世尚不乏其人,余其执简俟之矣。
一卷冰雪文序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人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燥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其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日: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锥,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蓓,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日:“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
张子说铃序 说何始乎?《论语》始也。说何止乎?《论语》止也。《论语》之后无《论语》,而象之者《法言》也。《论语》卒不可象,而止成其为《法言》者,亦《法言》也。何也?象者像也,方相氏虎目执戈以怖鬼,童子蒙虎皮以怖人,鬼与人卒不可怖。而方相氏、童子止自怖者,自怖然后谓可怖鬼、可怖人也。
P1-3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5),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文学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