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93655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6-02-01
- 条形码:9787509365519 ; 978-7-5093-6551-9
本书特色
近年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钢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大,成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其转型升级势在必然。林红珍对法律、法治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思考,以此撰写博士论文,充实了法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亦可望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用。针对钢铁业总体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产业集中度低及铁矿石资源控制力弱等种种问题,本书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展开分析。作者指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重视审批,而忽视持续监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的根源主要在于事权与财权的失衡,以及政绩考核体系不合理。在政府与社会方面,由于行业协会定位不清和功能弱化,致使政府依法对钢铁业的规制缺少行业协会的合作和接力。本书在对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法的成败得失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这三个维度构建规制框架。首先,合理确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针对钢铁产业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政府则重点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日常监管、信息流通、诚信机制建设等公共服务水平。其次,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方面,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从根源上消除地方政府因税源问题对钢铁企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要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和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制度,由gdp导向转向发展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导向,从而消除地方政府对国家产业政策实现的掣肘。再次,重构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在政府与钢铁行业协会之间建立一种彼此相对独立、职责明确、相互补充和配合的政会合作机制。*后,提出制订一部综合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作为对钢铁产业多层次立法予以系统整合和统领的法律,并尝试写了一部民间建议稿。这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也体现了本书的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产业;以法律手段促进我国由产钢大国走向钢铁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本书作为对钢铁产业法律规制作出较系统研究的专著,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其一,将钢铁产业法律规制置于“宏观-中观产业法分析框架”之中,且侧重中观产业法分析、兼顾宏观产业法分析,是我国产业法研究中少见的研究范式探索。其二,将经济与社会、生态协调的理念贯彻于钢铁产业法律规制的政策目标体系,并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这三个维度设计钢铁产业法律规制的体制机制,是契合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思考。第三,为推进钢铁产业法律规制走向法治化,主张制定一部系统化整合和统领钢铁产业多层次立法的基本法,并论证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钢铁产业调整法(草案)》的**个民间建议稿。
目录
作者简介
林红珍,女,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2012年作为主编出版《经济法》教材一部,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和参与课题近多项。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8¥59.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圆圈正义
¥25.4¥46.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民法典
¥20.7¥42.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律学考--法学文库
¥13.9¥38.0 -
酷刑简史(图文版)
¥1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