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

包邮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

1星价 ¥45.6 (7.6折)
2星价¥45.6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5235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8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111523581 ; 978-7-111-52358-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导手册,它汇集了哀伤及丧亲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富有创新性、*鼓舞人心的干预方法。每种技术单独看都是非常强调创造性和实操性的。总体来说,它们展示了这个领域实践的丰富性,也就是近几十年来,多元背景下不同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些有效的针对丧亲者需要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导手册,它汇集了哀伤及丧亲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富有创新性、*鼓舞人心的干预方法。每种技术单独看都是非常强调创造性和实操性的。总体来说,它们展示了这个领域实践的丰富性,也就是近几十年来,多元背景下不同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些有效的针对丧亲者需要的方法。

目录

目录译者序序言致谢**部分 工作框架/ 1第1章 在场、处理和步骤哀伤治疗中咨询技术水平的关系框架/ 1第2章 哀伤治疗中的共情精神/ 12第3章 西拉哀伤的正念指导/ 17第4章 追随哀伤的轨迹一种哀伤的干预框架/ 22第二部分 调节情绪/ 26第5章 哀伤监测日志/ 26第6章 绘制失落的地形图:是哀伤?不是哀伤?/ 30第7章 体验哀伤之痛/ 34第8章 适用于丧亲者的精神科药物/ 37第9章 正念训练/ 41第10章 多次丧失及“影响圈”技术/ 45第11章 重构噩梦/ 48第12章 形象化预期性哀伤/ 51第13章 直觉的幽默感/ 53第三部分 和身体工作/ 56第14章 类推倾听/ 56第15章 拍掌气功/ 60第16章 穿过沙子的手/ 64第17章 从哀伤中走过,在哀伤中呼吸/ 69第18章 保持联结的身体意象/ 73第19章 关于身体的写作/ 78第20章 信任的身体/ 83第四部分 转化创伤/ 88第21章复杂性哀伤和创伤:哪个应该优先治疗/ 88第22章 复述死亡故事/ 92第23章 呼唤遭受暴力死亡的亲人并与其建立联盟/ 99第24章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 103第25章 建构闪回的意义/ 108第26章 创伤对话/ 112第27章 冲突性家庭和代际间家庭中的创伤性哀伤/ 116第五部分 改变行为/ 121第28章 行为激活/ 121第29章 应对困难的日子/ 125第30章 自信心训练/ 129第31章 寻找平衡的写作干预/ 133第六部分 重构认知/ 137第32章 利用行为实验来改变灾难性误解/ 137第33章 面对丧失时的合理反应abc模型/ 141第34章 接纳与承诺疗法/ 145第35章 合理情绪身体想象/ 149第36章 适用于丧失关系的图式疗法/ 153第37章 针对儿童哀伤障碍的认知重建/ 157第七部分 应对阻抗/ 162第38章 “你允许自己感觉不错吗?”/ 162第39章 哀伤治疗深层修通时的公开表述技术/ 165第40章 哀伤管理中有控制的回避/ 169第八部分 寻找意义/ 173第41章 通过态度来寻找意义/ 173第42章 通过指导性的日志记录来促进意义建构/ 178第43章 对丧子父母使用“丧失特征描述”技术/ 183第44章 隐喻性再定义/ 187第45章 灵修/ 191第九部分 重写生命叙事/ 195第46章 生命回顾/ 195第47章 丧失时间线/ 199第48章 虚拟梦境故事/ 203第49章 寻找你的声音:创造疗愈的对话/ 207第50章 记录儿童的生命故事/ 211第51章 故事山/ 215第十部分 整合艺术/ 218第52章 跨通道的表达性艺术/ 218第53章 蒙太奇艺术处方/ 223第54章 播放列表/ 230第55章 隐喻的沙盘治疗/ 235第56章 你的名字里有什么/ 241第57章 心的秘密/ 245第58章 艺术工作室程序/ 248第十一部分 加强记忆/ 252第59章 打开家庭相册/ 252第60章 纪念的旗帜/ 256第61章 回忆片段/ 260第62章 孩子们的记忆坊/ 263第63章 记忆盒子/ 267第64章 大自然的提醒物/ 271第十二部分 重新建立联结/ 275第65章 介绍死者/ 275第66章 通过意象引导想象联结/ 279第67章 给死者写信/ 283第68章 引导与死者的想象性对话/ 287第69章 空椅技术/ 291第70章 生命印记/ 300第71章 从悲伤到遗赠/ 303第72章 时光文档/ 308第十三部分 修订目标/ 313第73章 为哀伤历程中的自我照顾设定目标/ 313第74章 定义自己,展望自己/ 317第75章 应对假期的思维导图/ 322第76章 沃登模式在战时丧亲中的应用/ 325第十四部分 外部资源获取/ 329第77章 诗歌与阅读疗法/ 329第78章 阅读疗法在儿童中的应用 / 333第79章 哀伤和丧失的网络支持 / 337第十五部分 与他人一起哀悼/ 340第80章 协调社会支持/ 340第81 章 解决丧亲支持团体关系的破裂问题 / 344第82章 与夫妻和家人谈话的技巧 / 349第83章 在工作场所建立讨论小组 / 353第84章 行善意之举 / 356第85章 繁星满天 / 359第86章 对假性精神病老年患者预期性哀伤的团体治疗 / 363第十六部分 仪式转化/ 366第87章 治疗性仪式/ 366第88章 赤足漫步 / 369第89章 哀伤螺旋 / 373第90章 记忆船 / 377第91章 自杀死亡后的支持性“丧失仪式” / 381第十七部分 治疗者的治疗/ 384第92章 治愈伤痛的智慧圈/ 384第93章 “穿上他的鞋” / 389第94章 减轻助人者的哀痛负担 / 393后记 / 397贡献者一览表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伯特·内米耶尔(Robert A. Neimeyer)博士,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系教授,同时他也活跃于临床实践工作。他已经出版了20多本书,包括《当代社会的哀伤与丧亲:沟通研究与实务》和《建构主义心理治疗》等。他是《死亡学研究》杂志的主编,是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会长,同时也是死亡、临终与丧亲国际工作组主席。 王建平 ,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和哈佛医学院各两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主治医师(新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与专业机构注册系统督导工作组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美国认知治疗学院(ACT)认证CBT治疗师,中国*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主编和翻译《变态心理学》《认知行为治疗》等教材和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中外多个大学访问 / 授课 / 客座教授,在多个学会 / 学术期刊任职。在美国,连续三年学习实践CBT。践行科学家-实践家模式,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督导和CBT培训;研究强迫障碍、肿瘤心理问题、创伤与哀伤、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发生机制和心理干预效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