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109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82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52010985 ; 978-7-5520-1098-5

本书特色

本书综合运用巴利文与汉译佛教的文献史料,以常识、常理、常情分析提婆达多的所作所为,表明其并无谋害佛陀的动机;又通过探讨谋杀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也证明是不真实的。本书引证史料丰厚,研究方法独特新颖,尤其是对提婆达多问题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为全面客观地理解佛陀晚年印度的宗教形势与僧伽生活状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巴利文与汉译佛教的文献史料,以常识、常理、常情分析提婆达多的所作所为,表明其并无谋害佛陀的动机;又通过探讨谋杀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也证明是不真实的。实际的意图在于,借此为世尊使用神力提供机会,扩大在人民中的影响力,以便在与耆那教等外道的角逐中,获得优势地位。而所谓调达击杀莲华色尼,仅为有部上座的一家之说,所有南传的经、律及北传的佛经均无此记载,极可能是“移花接木”的虚构。至于“破僧”,则是调达与释迦默契合作的产物,目的是应对因教主大雄去世而引起耆那教的分裂事件对佛教产生的严重冲击,以增强僧团内部的凝聚力。 本书引证史料丰厚,研究方法独特新颖,尤其是对提婆达多问题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为全面客观地理解佛陀晚年印度的宗教形势与僧伽生活状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目录

弁 言 **章 提婆达多没有害佛与杀罗汉尼的动机 第二章 提婆达多的道行与“五法” 第三章 僧伽内部的争讼分裂与防治及调达之“破僧” 第四章 佛教与耆那教之争的本质 第五章 调达与释迦晚年继承者选择的困境及其结果 尾语附录 南传巴利文略语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夏金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专注于佛学的研究, 著有《隋唐佛学研究》等与佛教相关理论书籍。《隋唐佛学研究》一书在2014年获得上海市哲学类图书奖的一等奖,引起很大社会反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