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1966-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史论

包邮1921-1966-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史论

¥29.4 (7.7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4545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01454532 ; 978-7-5014-5453-2

本书特色

全书共七章内容,作者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按时间脉络详细阐释了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的党性修养(1921-1935),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的党性修养(1935--1945), 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性修养(1945--1949),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与规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性修养(1949-195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性修养(1956-1966),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执政党党性修养理论的初步探索。

内容简介

全书共七章内容,作者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按时间脉络详细阐释了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的党性修养(1921-1935),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的党性修养(1935--1945),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性修养(1945--1949),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与规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性修养(1949-1956),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性修养(1956-1966),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执政党党性修养理论的初步探索。

目录

导论 **节 从党性谈起 一、党性概念的历史渊源 二、党性的基本含义 三、党性是与时俱进的 四、与党性相联系的几对关系 第二节 党性修养面面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性修养观 二、党性修养的基本含义 三、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的优良传统 **章 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的党性修养(1921-1935) **节 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党性修养面临的问题 一、机会主义的危害特别严重 二、党内存在阶级意识和思想觉悟不纯的现象 三、党内生活存在民主集中制不健全、纪律不严的现象 第二节 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和时代特点 一、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 二、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 三、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期间党性修养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古田会议与党性修养 一、古田会议召开之前红四军党内环境审视 二、从党性修养视角对《古田会议决议》的文本研读 三、古田会议对党性修养的重要历史贡献 第二章 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的党性修养(1935-1945) **节 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党性修养面临的问题 一、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存在“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 二、党内广泛存在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 三、有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 第二节 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期间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 一、全党范围学习马列主义:增强理论修养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思想修养 三、发扬党内民主:增强组织和纪律修养 四、克服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加强善于联系群众的党性修养 五、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 第三节 《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党性修养的重要文献 一、《决定》产生的背景 二、《决定》的文本解读 三、《决定》成为延安整风中改正党员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的锐利武器之一 第四节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党性修养的典范之作 一、《修养》产生的简要过程 二、《修养》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延安整风与党性修养 一、整风运动的经验回顾 二、延安整风运动的本质是一场党性修养运动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性修养(1945-1949) **节 解放战争时期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一、党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成分不纯的问题 二、党的作风不纯,存在官僚主义的问题 三、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四、党员的组织修养有待更进一步加强 五、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局要求党员加强党性修养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党性修养的实践经验及特色 一、解放战争时期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 二、解放战争时期党性修养的特色 第三节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党性修养 一、执政党党性修养的首要方面:确立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二、执政党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执政规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三、执政党党性修养的核心:转变党风,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四、执政党党性修养的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性修养(1949-1956) **节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性修养面临的新问题 一、党的历史地位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给党性修养提出了新课题 二、党员队伍的迅速发展给党性修养提出了新任务 三、一小部分党员思想上腐化堕落给党性修养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性修养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注重理论跟进: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 二、反对贪污腐化:保持党性纯洁 三、开展整风、整党:普遍加强党性锻炼 第三节 “三反”运动与党性修养 一、开展“三反”运动的主要原因 二、“三反”运动的主要经过 三、“三反”运动与党性修养 第四节 高饶反党事件后的党性修养 一、高饶反党事件的主要经过 二、《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的文本解读 第五节 执政初期执政党党性修养规律的破题 第五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性修养(1956-1966) **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性修养面临的新问题 一、国际国内环境对加强党性修养的要求 二、党的自身建设对加强党性修养的要求 第二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 一、中共八大对加强党性修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1957年整风运动对党性修养的作用 三、这一时期提高党员个人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七千人大会与党性修养 一、七千人大会的成就 二、七千人大会与党性修养 第四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性修养的经验与启示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性修养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 **节 毛泽东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 一、创建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明确了党性修养的根本目的 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指出了党性修养的*终体现 三、实事求是:揭示了党性修养的思想方法 四、进行整风运动:创造了增强党性的有效形式 五、实施党内民主:促进了党性修养的健康发展 六、弘扬典范精神:倡导了党性修养的学习榜样 第二节 刘少奇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 一、全面阐述了党性修养的内容与方法 二、深刻揭示了党性修养的精神实质 三、明确指出了理想信念在党性修养中的关键地位 四、高度重视理论修养在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周恩来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 一、肃清非无产阶级意识,树立布尔什维克的精神 二、注重军队的政治工作,锻炼坚定的革命战士 三、积极以身作则,制定党性修养要则 四、提出领导者标准,确立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原则 第四节 朱德关于革命军队党性修养的理论 一、坚定的信念是革命战士无形的武器 二、 自觉遵守纪律是革命军队得以巩固的基础 三、政治训练是启发和提高指挥员、战斗员无产阶级觉悟的必要措施 四、革命英雄主义是共产党员具有坚强党性的具体体现 五、共产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操守和先进的革命品格 第五节 任弼时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理论 一、任弼时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任弼时关于革命党党性修养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革命党党性修养的经验与规律 一、革命党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 二、革命党党性修养的规律 第七章 执政党党性修养理论的初步探索 **节 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 一、思想理论修养方面: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二、作风修养方面:坚持“两个务必”,反对官僚主义 三、组织修养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的团结 四、执政修养方面:加强执政能力,服务人民 五、制度建设方面:加强民主集中制,接受党内外监督 第二节 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 一、思想和理论修养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 二、组织建设方面:注重党员的纯洁性,提高党员的先进性 三、贯彻党的宗旨方面: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四、作风建设方面:树立实事求是作风,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五、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的领导体制 第三节 周恩来关于执政党党性修养的理论探索 一、思想修养方面:通过加强思想改造来促进党性修养 二、组织修养方面:加强团结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三、作风修养方面:要反对官僚主义和改善党的工作作风 四、制度建设方面: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严格贯彻党的集体、民主领导 五、党员个人修养方面:要切实完善自身和勇于、善于作自我批评 六、民主决策的修养方面:提倡调查研究,实现决策科学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