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律的边缘

包邮在法律的边缘

1星价 ¥15.1 (3.8折)
2星价¥14.7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3708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5
  • 出版时间:2016-02-01
  • 条形码:9787509370827 ; 978-7-5093-7082-7

本书特色

      作者站在边缘,看到置身于漩涡中心的人无法看到的清晰和风景。法学家有时既需要在“法律的中心”之内,又需要置身于“法律的中心”之外,来选择观察法律的角度和距离。距法律太远或太近,都会使法律人不能正确地对待法律。在需要精确的地方,我们不能离开法律的语境太远,以至跌进法律语义射程之无穷无尽的边缘;而在需要做“法律续造”时,我们又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实在法条文的规定,以至于被“白纸黑字”的规则宰制了我们的视野和心性。       本书共分六部分,       **部分:远观的法律,作者将视野拉到法律中心之外,远距离的观察着在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背景下,法律应当何去何从,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法:诗与思,作者从法美学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如诗般美好的法学,跳脱了法学给人的枯燥的刻板印象。       第三部分:法哲(理)学:智慧的渴望,作者进行了一场“法理学”与“法哲学”的思辨之旅,展望了我国法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法治思考片段:作者解析了什么是中国的法治化道路,中国需要的是何种法治化,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第五部分:西域法学拾零,此部分的6篇文章是作者求学德国期间的点滴感悟,《萨克森之镜》、格林兄弟、哥根廷、哈特……这些法制史上的巨匠、丰碑,作者将他们的故事为读者朗朗道来。       第六部分:编辑短扎与小品,本部分是作者的小品文合集,“法学薪火传,同志尚努力”,寄寓了作者对法学传承和发展的深深希望。

内容简介

  “梅花三弄”之漫谈 “渔舟唱晚”之悠然   作者用诗性之美为读者描绘了在追寻法学的寂静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文字优美、有趣味盎然。   阅读本书即是在与大师思想交锋,与伟人执手漫谈。 舒国滢法学智慧系列  

目录

ⅰ远观的法律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精神?   制度之‘墙’   法典的诱惑   人本的秩序   法律不能承受战争之重   在都市的法律中生活  法的演进:过程、式样和趋势  ⅱ法:诗与思  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  法律与音乐  时间结构中的法律   法律的地理空间  宪法的时间之维   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ⅲ法哲(理)学:智慧的渴望  走出概念的泥淖   学术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法理学的上下左右  法学的知识转型ⅳ法治思考片段  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  法治品格的重塑  法治不是什么?   法治进程中的大众文化背景  法与道德“深度的消失”ⅴ西域法学拾零  艾克•冯•雷普高与《萨克森之镜》   浪迹于法与童话之间  莱纳河边的法学家们  赫伯特•l.a. 哈特  目标波伦亚:“二十世纪末对法律的挑战”   柏拉图《国家篇》:译名的困惑ⅵ编辑短札与小品  淡然回首十年路   中国法学的“出土文物”   澳大利亚海风吹来的法的式样  再见,20 世纪  关于《人文札记》的札记  失落的盛典   他者的视境   “边缘”之思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舒国滢,1962年生,湖北随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美学与法学方法论,出版专著《法律学导论》《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法哲学沉思录》《法律智慧警句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