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868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764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09786802 ; 978-7-5097-8680-2

本书特色

版权法》旁征博引,洞见迭出。与枯燥的理论著作绝然不同,本书在详细论述了各国先进版权制度的同时,叙述评析了大量具体生动的判例,还不时出现妙趣横生的比喻、翔实丰富的史料。《版权法》一经问世,就受到法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众多版权学者和实践者的**书。其诸多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在启发着版权界的进一步研究与争论,而另一些已经转化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成为知识产权发展史的见证。   

内容简介

《版权法》是我国*早的、也是至今*完善的一部版权法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版权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和版权保护制度,并以此为关照,深入探讨了我国版权法的立法工作。《版权法》的创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时十多年之久,该书旁征博引,洞见迭出,与枯燥的理论著作绝然不同,本书在详细论述了各国先进版权制度的同时,叙述评析了大量具体生动的判例,还不时出现妙趣横生的比喻、翔实丰富的史料。有人说,它似一缕春风,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版权法》一经问世,就受到法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众多版权学者和实践者的**书。其中诸多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在启发着版权界的进一步研究与争论,而另一些已经转化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成为知识产权发展史的见证 

目录

·上卷·绪 论/001  **节 版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001  第二节 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与版权法的产生/007  第三节 复制、传播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版权/014**编 通论**章 版权主体与客体/021  **节 中国古代是否保护过真正的“版权主体”/021  第二节 版权人与作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版权主体/026  第三节 法人能否是精神权利主体/033  第四节 版权的客体、载体与权利/039  第五节 版权保护什么——形式还是内容/042  第六节 邻接权的主体与客体/050  第七节 工业版权的主体与客体/063第二章 版权的获得/077  **节 依法自动产生/077  第二节 版权公约与作品获得版权的条件/079  第三节 “固定要求”与版权的获得/083  第四节 作品(或产品)上加注标记与版权获得/084  第五节 不同性质的各种版权登记制度/087第三章 作品享有版权的认定与侵权认定/091  **节从受保护客体分析/091  第二节从作者的精神权利内容分析/138  第三节从版权的经济权利内容分析/151第四章 侵权纠纷与版权诉讼/208  **节 侵犯版权的行为综述/208  第二节 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218  第三节 我国法律中侵权责任的归类/235  第四节 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239  第五节 版权诉讼中的辩护依据/247  第六节 版权诉讼中的被告及原告须知/262第五章 版权的归属与转让/273  **节 作者精神权利的归属与转移/273  第二节 版权的归属/285  第三节 版权的转让/304  第四节 版权的使用许可/322  第五节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359  第六节 版权公约为强制许可提供的优惠/368  第七节 版权合同与合同法/372·下卷·第二编 版权国际公约第六章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389  **节 缔约背景及现状/389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的三项基本原则/394  第三节 伯尔尼公约的其他内容/400  第四节 伯尔尼公约的发展趋向/411第七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其他版权公约/414  **节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罗马公约》/414  第二节 《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420  第三节 《印刷字体的保护及其国际保存维也纳协定》/423  第四节 布鲁塞尔卫星公约/425  第五节 《视听作品国际登记日内瓦条约》/427  第六节 《避免对版权使用费收入重复征税多边公约》/428  第七节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条约》/434第八章 《世界版权公约》/436第九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439  **节 缔结背景/439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一般原则/443  第三节 协议中与版权有关的规定/454  第四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后条款/460第三编 版权案例与评析第十章 认定为“不构成侵犯版权”的案例/473第十一章 认定与排除“合理使用”的案例/511第十二章 确认侵权的案例/525第十三章 与其他权利相交叉的版权案例/550第十四章 国际版权纠纷的案例/584第十五章 其他案例/616第四编 版权法名词术语的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一 编纂的缘起/657二 西文中译及简要释义/659索 引/698后 记/70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成思(1944~2006),男,1944年12月出生于昆明,著名法学教授。1967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79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1981至1983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6被授予“国家级专家”称号。1988年被国际版权学会(INTERGU)聘为顾问。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英国牛津《欧洲知识产权》杂志聘为编委,被伦敦《世界版权》杂志聘为国际编委,被《中国法学》等杂志聘为编委。同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1992年被香港学术评审局列为专家组成员。1993年被中国版权研究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同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学位委员会委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高级职称评委委员,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该组织仲裁中心仲裁员。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1995年被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协会推选为执行委员,是执行委员会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委员,1997年联选联任。当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我国版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起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各次修订。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合称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南吴北郑”。2006年9月1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