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疾病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应用及图谱

包邮神经系统疾病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应用及图谱

1星价 ¥61.2 (3.4折)
2星价¥61.2 定价¥1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282835
  • 装帧:157g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35282835 ; 978-7-5352-8283-5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马廉亭教授等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性地将静态三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三维立体解剖融合影像”。 临床用于脑脊髓血管疾病、颅内尤其是颅底肿瘤、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教学与科研,适合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医师、技师及研究生学习、借鉴、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马廉亭教授等开发的影像融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并创造性性地将静态三维融合影像发展并命名为“动态三维立体解剖融合影像”。临床用于脑脊髓血管疾病、颅内尤其是颅底肿瘤、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教学与科研,适合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医师、技师及研究生学习、借鉴、参考。

目录

**章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影像融合技术 **节 静态与动态*大密度投影成像技术 第二节 双容积与动态双容积重建成像技术 第三节 多种静态与动态二三维影像融合成像技术 第四节 DSA与DynaCT双容积融合技术 第五节 MRI与3D-DSA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 第六节 MRI与PETCT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 第七节 动态影像融合后处理技术第二章 三维影像融合概述 **节 开展三维影像融合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三维影像融合发展简史 第三节 三维影像融合的适应证 第四节 医学三维影像融合的种类 第五节 医学三维影像融合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医学三维影像融合的发展前景第三章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对脑血管病诊断治疗评估的应用研究 **节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适应证 第二节 设备条件 第三节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原理 第四节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要点与操作程序 第五节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注意事项 第六节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病例第四章 血管造影设备高级后处理软件在介入神经放射中的应用 **节 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中的应用 第二节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中的应用 第三节 DynaCT技术及IVCTA全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中的应用第五章 多源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节 设备条件 第二节 技术原理 第三节 多源影像融合技术要点与操作程序 第四节 多源影像融合技术注意事项 第五节 多源影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病例第六章 全息三维、HDCT及三维路径导航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节 基本概念和技术 第二节 全息三维、HDCT及三维路径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病例第七章 多影像融合、VasoCT以及实时动态三维路图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节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XperCT和VasoCT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实时动态三维路图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三维影像融合图谱 **节 脑血管病病例三维融合影像图 第二节 颅内肿瘤病例三维融合影像图 第三节 其它病例三维融合影像图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廉亭,男,1937年生,河南安阳人。军队专业技术1级,文职1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国医师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技精英、白求恩式的卫生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脑神经外科各种疑难病,尤其是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治,更精于脑、脊髓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1979年在国际上率先将介入技术应用于颅脑血管战伤的治疗,198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血管内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学),是我国血管内神经外科创建人之一。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与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荣立三等功5次,1998年带领科室参加“抗洪抢险”荣立集体二等功。2000年8月29日国家主席签署通令,荣立二等功,同年将荣获的科技奖金20万元全部捐给医院,作为医院培养中青年高端科技人才的启动资金,设立了以“马廉亭”命名的岀国人才奖励基金。先进事迹多次被“祖国在我心中”、“东方之子”等媒体报道。现任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常务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六省(区)及湖北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全军、省、军区及联勤部科技奖及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军区、联勤部及医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等20多项社会兼职。为《中华实验外科》、《中华外科》、《中华神经外科》、《觧放军医学》、《中国临床神经外科》等20余种杂志总编、副总编、编委。发表论文240余篇,主编《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学》、《微侵袭神经外科学》、《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等9部著作,参编《黄家驷外科学》、《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临床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等20部著作。75岁退出现役后仍坚持在临床从事医疗、教学、教研工作,带领科室同志开展医学影像三维融合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并创造性地研究出“动态三维立体解剖影像融合技术”,将融合后获得的影像命名为“动态三维立体解剖融合影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