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与图像:第四卷

包邮文学与图像:第四卷

1星价 ¥52.4 (7.7折)
2星价¥52.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9060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549906079 ; 978-7-5499-0607-9

本书特色

文学与图像关系密切、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学术积累,是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目前,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尤其是图像对文学活动的介入和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赵宪章和顾华明是这一领域的开创性人物,且已形成一个研究团队,《文学与图像(第4卷)》也获得南京大学立项。本书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域外传真、学术纵论等几个方面,收集了内地和香港地区关于该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目的是集纳各方贤达,共同为课题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内容简介

  文学与图像关系密切、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学术积累,是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目前,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尤其是图像对文学活动的介入和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赵宪章和顾华明是这一领域的开创性人物,且已形成一个研究团队,《文学与图像(第4卷)》也获得南京大学立项。《文学与图像(第4卷)》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域外传真、学术纵论等几个方面,收集了内地和香港地区关于该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目的是集纳各方贤达,共同为课题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录

理论研究
贡布里希论语言与图像
抽象与相似性之图像符号逆转——视觉隐喻生成手段美学分析

历史研究
《山海经》西王母母题的图绘流变及其文图像关系
先秦老子形象与历代老子图像关系
先秦孔子形象与历代孔子图关系研究
庄子形象与庄子图关系研究
魏晋文学对后世图像的影响
战争主题中曹操的自我文学塑造与曹操图像创作研究
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试论图像对文学的转译方法
六朝画论形神关系新论
“清空”范畴新释——基于词学与画学的比较视角
《赵氏孤儿》杂剧和电影中图画言说的差异
论题图诗的视觉取向与心理影像——以惜抱轩题图诗为例
诗教传统与清代宫廷诗经图
民间美术与鲁迅文学创作的关系
从旁白看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以《阿Q正传》为例
越界筑路:侣伦的《蓬门碧玉》及早期香港电影文学的改编
《传奇》、《流言》的语图关系研究
连环画的语图关系研究

域外传真
模仿心灵:莎士比亚《露克丽丝遭强暴记》中艺术的作用
题跋、接受与中国绘画

学术纵横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图像”第六至八期学术沙龙简况
《唐诗画谱》:墨染江山,刀刻闲情
“文学与图像”名著精义(十二种)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学与图像(第4卷)》:  此外,先秦典籍中,提到老子的地方很多,除了引述《老子》中的文字(如《荀子·天论》、《荀子·不苟》、《战国策·魏策》、《韩非子·解老》、《韩非子·喻老》),有关老子事迹的描述集中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情节,在《庄子·天运》、《庄子·田子方》、《礼记·曾子问》以及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都有相类似记载,可见这一故事在先秦到秦汉时十分流行,它也同《史记》中所载“老子出关”、“老子授经”成为后世部分老子故事图的来源。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在《孟春纪·贵公篇》中也有关于老子的内容:“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此处虽有故事而情节简单,老子只是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表达一种“至公”的理念而已。此外,旧题刘向所撰的《列仙传·卷上》有涉及老子部分,与《史记》所载相似,只是多了“乘牛车”的情节:“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人大秦,过西关”。与之相关的同书《关令尹》一节也有文:“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服苣胜实,莫知所终。”《列仙传》记录神仙事迹,宣传道家信仰,此处老子已由《史记》中的“隐君子”而升为列仙,更多了一层神秘色彩,而“乘青牛车”与“先见其气”、“流沙化明(原文是“明”,当为“胡”)”说法显系后世传说中加入的成分,与先秦老子无涉。历代以“老子骑牛”,“紫气东来”为题的画作与此微有出入,其所本当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贞索隐所引汉刘向《列仙传》的“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坐实了“骑牛”与“紫气”,也为后世相关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文献来源。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