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包邮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1星价 ¥22.6 (6.3折)
2星价¥22.6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639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14163971 ; 978-7-5141-6397-1

本书特色

  王林辉、董直庆等所*的《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中国技术进步系列丛书》,首先演绎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形成机理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机制。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的要素相对增进形态,但在不同要素替代弹性下技术进步方向不同。要素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率受技术水平效应和要素丰裕度效应影响。当要素替代弹性 即两要素相互替代时,要素丰裕度效应有助于提高丰裕要素的收入份额,若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则丰裕要素的收入份额提高,若偏向于稀缺要素,则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作用强弱。当要素替代弹性 即两要素互补时,要素丰裕度效应提高稀缺要素的相对报酬,技术进步若偏向于稀缺要素,则稀缺要素收入份额提高;若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则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作用强弱。其次,利用中国经济数据测算技术进步方向。依据 hicks和acemoglu阐释的技术进步方向内涵从资本和劳动层面构建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考察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间的偏向程度及变化规律;从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层面,采用似乎不相关和贝叶斯法估计时变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在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间的偏向性及变化规律。*后,考察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对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方向决定要素边际产出,引发其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演绎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形成机理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机制。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的要素相对增进形态,但在不同要素替代弹性下技术进步方向不同。要素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率受技术水平效应和要素丰裕度效应影响。当要素替代弹性 即两要素相互替代时,要素丰裕度效应有助于提高丰裕要素的收入份额,若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则丰裕要素的收入份额提高,若偏向于稀缺要素,则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作用强弱。当要素替代弹性 即两要素互补时,要素丰裕度效应提高稀缺要素的相对报酬,技术进步若偏向于稀缺要素,则稀缺要素收入份额提高;若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则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作用强弱。其次,利用中国经济数据测算技术进步方向。依据HicksAcemoglu阐释的技术进步方向内涵从资本和劳动层面构建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考察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间的偏向程度及变化规律;从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层面,采用似乎不相关和贝叶斯法估计时变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在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间的偏向性及变化规律。*后,考察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对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方向决定要素边际产出,引发其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目录

**章 绪论 **节 要素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现有文献研究的局限性和本书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机理 **节 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间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 第二节 技术进步在技能与非技能劳动间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 第三节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产际流动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内生影响机理第三章 我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产业视角 **节 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收入分配产业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检验 第二节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第四章 我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地区视角 **节 我国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 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节 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门限回归第五章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节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测算 第二节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对要素收人分配影响的数值模拟 第三节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对技能溢价的贡献测度第六章 适宜性技术进步方向与收入分配政策选择 **节 引入政策的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收入分配关系模型 第二节 数值模拟结果与评价 第三节 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对策结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林辉,女,满族, 1973年生,辽宁锦州人,经济学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2014年曾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被评为首届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的等国内**刊物的匿名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吉林省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