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分
包邮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特惠品)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659568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74
- 出版时间:2004-04-01
- 条形码:9787806595688 ; 978-7-80659-568-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清后期外务省档案与晚清史的研究,内容包括: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慈禧首次盛宴洋人纪实,戊戌维新前后的张之洞、康、梁与日本,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闹剧等。
目录
前 言
绪论:外务省档案与晚清史研究
一、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
二、叹曾纪泽之死
三、慈禧首次盛宴洋人纪实
节选
尽管何如璋在朝鲜问题上与黄遵宪一起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但是,由于受琉球交涉一事的影响,李鸿章已对何氏产生了不良的印象,、认为他“历练未深,锋芒稍重”,继续留在日本会影响对琉球之交涉,故而建议总理衙门将何如璋调离日本。于是,何如蹄离开东京,重返故都,又回到翰林院任职。 光绪几年(1883年)九月,何如璋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办福建船政。次年当法国侵略军进攻马尾时,他以临阵仓皇出逃,被清廷革职,发往军台效力。期满之后,又为两广总督李翰章邀约,归广东主讲韩山书院。何氏一生真与李鸿章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期,我们又在外务省档案中发现了何如璋的两封亲笔密信。此信是何氏由日本归国后所写,其内容亦与李鸿章有关。 其一曰:“李爵相鸿章,由上海三次五百里陈奏越南事件,原折系皇太后存留宫中,除军机大臣以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得以筹划商办外,其余臣工概不得与闻。漫云百余金,即数百金,亦无从得八底稿,厅难设法,有负委任,尚望原情格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土战备多,主和者少,至六部九卿科道等官,亦各有议论。如指定何人及如何立论,无从得知,不敢妄言。” 文后,驻北京的情报接受者又用红笔注明“右者系支那之某官,致渡部书记生的内报”。它由驻北京的日本公使馆直接寄送刘日本外务省。按照惯例,驻北京公使馆对此类来自中国方面的情报,在呈交给它的上司日本外务省时,只称“支那某官”、“某人”,而通常不明言情报提供者的姓名,即使对其亲朋好友,亦不能有任何泄露, 其二曰:“前日周炳麟来访何侍读,炳麟盖在越南数日前归京者也。侍读问彼访西贡、河内、东京等之事,其所答不甚分明,亦无奇闻可称。炳麟又问侍读曰:琉球之事如何?侍读曰:议论纷扰,总要打仗而决已。昨日又有人来问越南事。侍读曰:吾闻似归和议,左中堂不要起行,李中堂上书,书中所言,吾亦不得听之云云”。 此情报末尾,有红笔注明“右者,何如璋氏,经井上生致渡部书记生之内报也。侍读者,乃何如璋自称”。正是由于第二份情报的特殊文体,日本在北京的公使馆情报人员才特别注明系何如璋提供。 这两封密信紧密排列在一起。书写于“大清国日本公使馆”的信纸上,书写十分工整,字体完全相同,由于日本驻京公使馆已破例注明出自何如璋之手,且均注称之为“内报”,内报者,盖情报之谓也,所以,日本外务省官员对此非常重视,几乎每个字都用假名注明读音
作者简介
孔祥吉,历史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是著名的清史和近代史专家。早年师从著名学者戴逸教授。近十几年来,孔祥吉研究员在戊戌维新研究方面颇著声名,其学术研究注重发掘大量的档案史料和私人函札,重新解释若干史实,新见迭出。著有:《晚清史探微》、《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戊戌维新运动新探》等。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6.7¥49.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