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包邮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1星价 ¥21.1 (3.2折)
2星价¥20.5 定价¥6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66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16176665 ; 978-7-5161-7666-5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围绕民俗学田野作业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争,论争焦点集中在“科学方法尤其是实验方法是否适用于人文研究”的问题。这是对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中“科学究竟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一次历史呼应,论争从早年的科玄是否分家、科学是否万能的问题延伸到了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科玄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场主要局限于一批青年民俗学者的网络学术论战,其问题和意义却并不局限于民俗学科。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唇枪舌剑的“科玄论战”,中编是实验研究的学术案例,下编是执着于不同观点的民俗学者就田野作业中科学与伦理问题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本书整理者旨在提倡一种实验的田野研究观:田野不能仅仅是个自然观察的场所,也可以是我们实验研究的场所。在田野中,除了会捡,还要会挖,除了观察,还可实验,积极发挥研究者的能动作用是田野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围绕民俗学田野作业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争,论争焦点集中在“科学方法尤其是实验方法是否适用于人文研究”的问题。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唇枪舌剑的“科玄论战”,中编是实验研究的学术案例,下编是执着于不同观点的民俗学者就田野作业中科学与伦理问题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本书整理者旨在提倡一种实验的田野研究观:田野不能仅仅是个自然观察的场所,也可以是我们实验研究的场所。在田野中,除了会捡,还要会挖,除了观察,还可实验,积极发挥研究者的能动作用是田野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录

上编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一)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二)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三) 网络论战花絮选录 中编 民间故事的实验研究 故事传播的实验报告及实验分析 民问故事的记忆与重构——故事记忆的重复再现实验及其数据分析 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从情节增加引起的主题变化 口头知识的不确定性——以土城老人讲述的红色故事为例 规范传说——民俗精英的文艺理论与实践 下编 田野研究中的科学与伦理 告别田野——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权宜之策 民俗学学术伦理追问:谁给了我们窥探的权利?——从个人田野研究的困惑谈起 田野突发事件与田野伦理——以一次田野作业“奇遇”为个案 伤感的民俗学,或者如何成为一位民俗学者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代后记:一个技工与一群诗人的群殴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施爱东,男,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著主要有《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