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76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16177655 ; 978-7-5161-7765-5

本书特色

本书从艺术教育观念、愿景、教学、内容、视觉艺术的学习、课程的核心和功能、作用、启示,以及几个重要的研究议题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将艺术植根于学校之中并检验其如何作用于心灵的成长,旨在消除那些认为艺术对智力要求不高的想法,提出那些*复杂和微妙的思考形式往往发生在当学生们有机会创作有意义的创意图像的时候。作者在书中通过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提出了在某种艺术环境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众不同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和用于传达意图的艺术技巧得到发展,能够培养被体验形式感动的能力。当艺术处于*佳状态时,可以作为教育抱负和实践的典范。把教学作为有技巧的事业来考虑,将学习设想为具有美学特征,把教育环境的设计看作一个艺术的工作,对教育实践的再设计和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艺术教育观念、愿景、视觉艺术的学习、课程核心及功能、作用等几个重要研究议题来分析如何将艺术植根于学校之中并检验其如何作用于心灵的成长,旨在消除那些认为艺术对智力要求不高的想法。作者提出,*复杂和微妙的思考形式往往发生在当学生们有机会创作有意义的创意图像的时候。作者在书中通过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提出了在某种艺术环境下,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众不同的意图的表达与交流形式以及用富有艺术技巧的形式来传达意图,能够培养被体验形式感动的能力,需要重视体验的固有价值。当艺术处于*佳状态时,可以视为教育抱负的实现。把教学作为有技巧的事业来考虑,将学习设想为具有美学特征,把教育环境的设计看作一个艺术的工作,这对教育实践的再设计和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

**章 艺术在观念转换中的角色:教育是一个学习发现自我的过程 **节 艺术在改善感官和扩大想象力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表述的意义 第三节 艺术的认知功能 第四节 艺术与自我转型 第五节 三种处理的模式 第六节 艺术与转变中的意识第二章 艺术教育的愿景和描述:让我们得以看见的方式也是让我们看不见的方式 **节 学科本位艺术教育 第二节 视觉文化 第三节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四节 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第五节 为工作做准备的艺术教育 第六节 艺术与认知的发展 第七节 运用艺术来提高学习成绩 第八节 综合艺术 第九节 一些用以指导实践的原则第三章 视觉艺术的教学:不能促进学习的教学,如同无法带动购买的销售 **节 艺术教师要教得好所需要知道的和做到的 第二节 教学中艺术性过程的阻碍 第三节 三个艺术教师的教学案例第四章 艺术教学的内容及其呈现:学生之所学,既多于又少于他们之被教 **节 艺术传授我们什么 第二节 灵活的意义 第三节 将材料作为一种媒介 第四节 塑造形态以创造表达内容 第五节 想象力的运用 第六节 学会以美学角度来建构世界 第七节 将自身体验转换成演讲与文字的能力 第八节 在艺术中学习是如何体现的 第五章 视觉艺术的学习:儿童的发展必然同时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 **节 儿童画的主要内容和创作原因 第二节 目前为止的总结 第三节 青年们的艺术作品 第四节 观察学生的作品第六章 课程的核心和标准功能:课程是一种改变思想的手段 **节 整合艺术课程 第二节 课程目标 第三节 标准 第四节 标准的概念 第五节 标准和准则 第六节 标准在艺术教育中有建设性作用吗 第七节 大众需要理解什么第七章 艺术中评估和评价的教育作用:重要之物不一定都能被度量,被度量之物也并非都有意义 **节 评估和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大规模测试与实践评估的功能 第三节 寻找学生作品的特征 第四节 什么可以被评价与评估 第五节 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 第六节 主要观点总结 第七节 评估的优先权 第八节 学生主导的评价与评估第八章 艺术之于教育的启示:学校*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们爱上自己的创作第九章 艺术教育研究的议题:科学是研究中的一种;研究却不是科学中的一种 **节 正在发生变化的研究信念 第二节 艺术教育所需要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转换的一项研究设计 第四节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 第五节 历史研究 第六节 课程和教学研究 第七节 评估的创造性方法第十章 总结和意义:一块石头拥有的美比你一生所经历的还要多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艾略特·W.艾斯纳(Elliot W·Eisner),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国家艺术教育联合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约翰·杜威协会主席。 早年在芝加哥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后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研究院学习设计及艺术教育,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本质论(也称“科目中心论”)的美术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想象》《教育的艺术视野》《教育想象》《启蒙之眼》《认知与课程》《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等重要著作,由于其诸多贡献,艾斯纳教授获得了多种荣誉奖励,其中包括: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学者,富布莱特高级学者,世界文化委员会Jose Vasconcelos奖以及哈罗德·麦克格瑞教育奖,已成为对中国美术教育界具有影响的人物。       译者,朱珺,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当代欧洲设计教育。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作品曾获得全国第十届美展优秀奖、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暨评奖银奖、浙江省出版协会第21届优秀图书装帧设计作品奖优秀图书封面设计奖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展优秀奖、美国世界年历大赛金奖、斯图加特国际年历展铜奖,入选斯洛伐克特尔纳瓦国际海报三年展、X-POWER国际海报邀请展、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亚太设计年鉴等。出版有《标志物语》《传媒广告》《北欧表情》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