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39447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1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33944711 ; 978-7-5339-4471-1
本书特色
《每一首都是情歌》收录了王小龙从1981-2015年35年的诗歌(包括组诗)50余首。每一首都是诗人竭心动情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动人的诗歌。
内容简介
王小龙是当代*早完全使用口语构成诗歌,并且写出了经典诗篇的诗人。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口语诗歌写作的内在逻辑,对具体感、现场感的追求,对叙述功能的放大,对反讽和戏谑的娴熟运用,对语感和口气的强调,在他诗歌中都清晰可见。
目录
相关资料
出生于1954年的王小龙先生,既是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先驱,更被认为是汉语诗歌口语化的源头诗人。王小龙是当代*早完全使用口语构成诗歌,并且写出了经典诗篇的诗人。在口语诗的发展已蔚为大观的今天,回头再读王小龙当年如《出租车总在绝望时开来》等诗歌名篇,依然熠熠生辉。王小龙早在8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口语诗歌写作的内在逻辑,对具体感、现场感的追求,对叙述功能的放大,对反讽和戏谑的娴熟运用,对语感和口气的强调,在王小龙诗歌中都清晰可见。而所有这些美学建树,在后来从第三代诗歌中的口语一脉直到今天的口语诗人身上,成为被反复强调的口语诗歌的基本美学特点。王小龙与中国当代口语诗歌的发展,到底有多么深刻的关系,其早期的诗歌写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中国诗歌,至今仍远远没被清晰指陈。 ——沈浩波
作者简介
王小龙 1954年8月生,海南琼海人。纪录片工作者。1968年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过自选诗集《男人也要生一次孩子》、《每个年代都有它的表情》和《我的老吉普》。个人纪录片作品有《一个叫做家的地方》、《莎士比亚长什么样》等。现居于上海。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