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607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010160702 ; 978-7-01-016070-2
本书特色
潘俊杰*的《秦汉学术转型与中国佛道教的兴起 (兼论对当代文化建构的价值)》讲述了秦汉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交互的动态过程构建出秦汉丰富闳放的文化土壤,两汉文化与社会潜在的危机为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儒、佛、道早期错综复杂的关系演变重构了中国文化*初完整的形态。佛、道教兴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之下文化的建构与复兴,具有积*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简介
书稿从以下,对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和文化思想学术转型之下的佛教传入并在中国生根萌发以及道教兴起,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探讨。打破传统佛教、道教学术研究领域的分离状态,结合20世纪以来海内外研究的*新成果和考古发掘的*新进展,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新的视野里予以论证叙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重建与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展开比较研究,进而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揭示外来文化"入侵"与本土文化变革期文化建构的历史经验、教训,探讨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意义。秦汉社会转型是秦汉文化思想学术转型的基础,秦汉文化转型是中国佛、道教兴起的文化知识背景,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大一统两汉帝国和文化有机体,双重转型也为佛、道教的传入与兴起奠定了基础。早期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包括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多种路径,佛经传入与翻译,佛像塑造与传播等问题。早期道教兴起也历经民间道教和官方认可的正统道教等阶段,道教思想渊源及其经典的形成问题。早期"三教"关系随着时代的复杂演变蕴含着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此深入挖掘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对当代文化建构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录
作者简介
潘俊杰,西北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毕业,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英国牛津佛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思想史。公开出版、发表论著《先秦杂家研究》《试论战国秦汉儒道互补文艺观的发展演变》等30部/篇。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经典常谈
¥7.6¥14.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中国古代官制
¥11.8¥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国学入门
¥15.4¥48.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寻味中国
¥15.1¥38.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