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考察-01-05

南极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考察-01-05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7944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02794453 ; 978-7-5027-9445-3

本书特色

  国家海洋局*地专项办公室编写的《南*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考察》以查明南大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现状、基本摸清南大洋生态系统关键种和资源种分布及生态适应现状并为南大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保藏、应用评估、环境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等提供数据为目标,以走航途经海域、南*半岛附近海域和普里兹湾海域为主要考察范围。  

内容简介

“南极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考察”专题以查明南大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现状、基本摸清南大洋生态系统关键种和资源种分布及生态适应现状并为南大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保藏、应用评估、环境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等提供数据为目标,以走航途经海域、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和普里兹湾海域为主要考察范围,包含了(1)基础环境参数:叶绿素、生产力;(2)微微型和微型浮游生物群落:浮游细菌、微微型和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群落结构、生物量和空间分布;(3)海洋浮游病毒多样性和丰度分布;(4)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5)底栖生物和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大型、小型底栖动物以及鱼类浮游生物生物量、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6)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组成等考察内容。

目录

第1章 总论第2章 考察的意义和目标 2.1 考察背景和意义 2.2 我国科学考察的简要历史回顾 2.3 考察海区概况 2.4 考察目标第3章 考察的主要任务 3.1 考察区域、断面、站位及路线 3.1.1 走航观测区域 3.1.2 重点调查海域 3.1.3 各考察航次路线 3.2 考察内容 3.2.1 走航观测 3.2.2 重点海域断面考察 3.3 考察设备 3.3.1 流式细胞仪 3.3.2 叶绿素荧光仪 3.3.3 浮游动物拖网 3.3.4 浮游植物分级联滤系统 3.3.5 三角底拖网 3.3.6 大型浮游生物网 3.3.7 箱式采泥器与多管取样器 3.4 考察人员及分工 3.5 考察完成工作量 3.5.1 走航海域调查 3.5.2 重点海域调查 3.6 考察航次及考察重大事件介绍第4章 获取的主要样品与数据 4.1 样品(数据)获取的方式 4.1.1 基础环境参数 4.1.2 微小型浮游生物丰度及生物多样性 4.1.3 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群落结构 4.1.4 大、中型浮游动物计数与群落结构 4.1.5 鱼类浮游生物 4.1.6 底表微生物多样性 4.1.7 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4.1.8 海洋浮游病毒 4.2 获取的主要数据或样品 4.2.1 获取的主要样品 4.2.2 获取的主要数据 4.3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4.3.1 专题参与单位科研条件与基础 4.3.2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组织机构 4.3.3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措施第5章 考察结果与主要成果 5.1 南极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特征 5.1.1 南极海洋基础生物量和生产力 5.1.2 南极海洋微小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5.1.3 南极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5.1.4 南极海洋鱼类与底栖生物组成和多样性 5.1.5 南极海洋底表微生物的多样性 5.1.6 南极海洋浮游病毒丰度的分布特征 5.2 重点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5.2.1 环南极海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特征 5.2.2 重点调查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特征 5.3 主要成果(亮点)总结第6章 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6.1 考察取得的重要成果 6.2 对专项的作用 6.3 考察的主要成功经验 6.4 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5 对未来科学考察的建议致谢附件附件1 考察区域及站位图附件1.1 走航考察区域及调查站位附件1.2 重点考察区域及调查站位附件2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附件3 承担单位及主要人员一览表附件4 考察工作量一览表附件5 考察数据一览表附件6 考察要素图件一览表附件7 论文等公开出版物一览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