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研究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研究

1星价 ¥60.2 (7.6折)
2星价¥60.2 定价¥79.0
商品评论(3条)
zhe***(三星用户)

书本身很一般

书本身很一般了,有点后悔不该买的,这种研究本身也没什么用

2020-04-07 11:54:08
0 0
201***(三星用户)

历史学的研究范式,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方志和资料,写的很不错

历史学的研究范式,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方志和资料,写的很不错

2017-08-24 10:34:58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868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09786888 ; 978-7-5097-8688-8

本书特色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粮食安全、种植制度、饮食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成了两年三熟制的形成与成熟,增加了粮食总产量,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增加了备荒救灾粮食品种,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在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威胁的今天,本书研究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旨在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粮食安全、种植制度、饮食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成了两年三熟制的形成与成熟,增加了粮食总产量,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增加了备荒救灾粮食品种,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在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威胁的今天,本书研究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旨在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绪 论/1**章 自然环境与华北平原农业发展/18  **节 华北平原的地貌概况/18  第二节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19  第三节 华北平原水资源概况/22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华北平原农业生产/24第二章 明清以前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26  **节 史前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26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38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44  第四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48  第五节 隋唐宋元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53  第六节 对明清之前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的基本认识/60第三章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上)/62  **节 明清华北平原麦类作物种植及比重变化/62  第二节 明清华北平原粟类作物种植及比重变化/88  第三节 明清华北平原高粱种植及比重变化/104第四章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下)/118  **节 明清华北平原稻类作物种植及其比重/118  第二节 明清华北平原豆类作物种植及地位/137  第三节 明清美洲粮食作物在华北平原的传播、推广及地位/149  第四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164第五章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动因分析/167  **节 气候变化与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167  第二节 人地矛盾与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172  第三节 水旱灾害与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184  第四节 经济作物扩种与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202  第五节 政府行为与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213第六章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的影响/220  **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种植制度变化/220  第二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农业商品化发展/225  第三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社会生活/232尾 论:反思与启示/244主要参考文献/249后 记/272图表目录图2-1 2800年前五谷比重示意/44图4-1 明清时期河北各州县水稻种植的出现情况/133图5-1 明清时期各朝华北平原人口增长形势/174图5-2 明清华北平原人口数与年均增长率/176图5-3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田土情况统计/178图5-4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人口数与人均耕地变化情况/180表2-1 新石器时代早期植物遗存出土情况统计/29表2-2 新石器时代中期植物遗存出土情况统计/31表2-3 新砦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出土数量/34表2-4 新砦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出土频率/34表2-5 新石器时代晚期植物遗存出土情况统计/36表2-6 皂角树遗址二里头文化主要植物遗存出土频率统计/40表2-7 《四民月令》所载一年农事安排/49表3-1 明代部分年份隆庆州冬小麦播种面积情况/67表3-2 明代部分年份永宁县冬小麦播种面积情况/67表3-3 明代正德年间大名府及其属县赋税田亩情况统计/68表3-4 万历年间兖州府部分州县小麦播种比例情况/69表3-5 明代部分年份鲁山县夏秋地情况/70表3-6 明代部分年份卫辉府夏秋粮食作物播种比例情况/70表3-7 明代部分年份邓州冬小麦播种面积比例(一)/71表3-8 明代部分年份邓州冬小麦播种面积比例(二)/71表3-9 明代部分年份华北平原三省承担夏粮比例/74表3-10 明代部分年份北直隶地区夏麦比例情况/74表3-11 明代部分年份山东地区夏麦比例情况/75表3-12 嘉靖年间山东地区各府税麦比例情况/75表3-13 万历年间兖州府税麦比例情况/76表3-14 明代部分年份河南地区夏麦比例情况/77表3-15 明代部分年份光山县夏麦比例情况/77表3-16 乾嘉年间孔府屯庄农作物种植结构统计/83表3-17 明代隆庆州粟播种面积情况/89表3-18 明代永宁县粟播种面积情况/89表3-19 明代隆庆州秋地、夏地比值情况/90表3-20 明代正德年间大名府及其属县秋夏地比值情况/90表3-21 万历年间兖州府部分州县粟播种比例情况/92表3-22 明代部分年份卫辉府粟播种比例情况/92表3-23 明代部分年份鲁山县田亩情况/93表3-24 明代邓州粟的播种面积比例(一)/93表3-25 明代邓州粟的播种面积比例(二)/94表3-26 明代部分年份北直隶地区秋粮比例情况/95表3-27 明代部分年份山东地区秋粮比例情况/96表3-28 嘉靖年间山东各府税粟比例情况/96表3-29 万历年间兖州府税粟比例情况/97表3-30 明代部分年份河南地区秋粮比例情况/98表3-31 明代河南部分州县秋粮比例情况/98表3-32 明清方志中有关河北地区高粱的记载/106表3-33 民国静海县各种谷类产量比较/108表3-34 民国成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用途情况/109表3-35 明清方志有关山东地区高粱的记载/110表3-36 明清方志有关河南地区高粱的记载/115表4-1 明代华北平原三省种稻州县所占比例/119表4-2 明代华北平原三省中有种稻记载的州县/120表4-3 明代粮食及草税中水稻的比重/126表4-4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种稻州县比例/128表4-5 清代华北平原三省方志中初载有稻时间统计/128表4-6 道光年间密县知县杨炳堃开渠统计/135表4-7 清代山东部分时期孔府屯庄作物占耕地面积比例/144表4-8 光绪朝南阳县熟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统计/145表5-1 中国近5000年冷暖变化情况/169表5-2 明代气温变迁/169表5-3 清代气温变迁/170表5-4 明清时期气候冷暖变化情况/170表5-5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人口情况统计/173表5-6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人口数及升降情况/176表5-7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耕地情况统计/178表5-8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人均耕地情况统计/179表5-9 明代华北平原水旱灾害情况/185表5-10 清代华北平原水旱灾害情况(一)/185表5-11 清代华北平原水旱灾害情况(二)/186表5-12 1637~1646年持续重旱4年以上的地区/18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秋芳,1975年生,河南灵宝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农史学会会员,河南省历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农业史、科技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有《中原文化大典·科学技术典·农学卷》《郑州与黄河文明》等著述,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