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206688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62066880 ; 978-7-5620-6688-0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从规范到价值、从立法到司法、从理论到实践、从个案到类案的研究视角, 全面探析了死缓限制减刑的立法肇始、基本属性、价值蕴涵、适用条件、司法裁量等核心内容, 这对司法人员正确理解和适用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大有裨益, 对科研人员进一步窥视死缓限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有
目录
引言
**章 死缓限制减刑概述
**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意涵
一、死缓限制减刑的法律含义
二、死缓限制减刑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属性
一、死缓限制减刑是一种刑罚制度
二、死缓限制减刑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三、死缓限制减刑是一种刑事政策
四、死缓限制减刑是一种特殊的死缓
五、死缓限制减刑是一种死刑执行方式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死缓限制减刑与减刑
二、死缓限制减刑与减刑限制
第二章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立法背景
**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之前的刑罚结构
一、刑罚结构合理的特征:刑罚之间的梯度性
二、《刑法修正案(八)》之前的刑罚结构:死刑偏重而生刑偏轻
三、刑罚结构不合理的学理之治:改革才是良方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孕育过程
一、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调整刑罚结构
二、立法建议的回应:拟定《刑法修正案(八)》草案
三、一审稿立法基调:不得再减刑但可假释
四、二审稿立法妥协:限制减刑且禁止假释
五、三审稿立法通过:特定死缓限制减刑而普通死缓维持原状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之后的刑罚结构
一、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改善了不合理的刑罚结构
二、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优化了我国的刑罚结构
第三章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刑法诠释
**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与刑事法治观念
一、死刑限制减刑制度是一种文明的社会治理方式
二、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对人权的极力彰显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与死刑政策
一、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进一步执行死刑政策的升级举措
二、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将来逐步废除死刑的重要环节
三、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一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
四、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引导死刑民意的有效手段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与刑罚目的
一、死缓限制减刑的刑罚目的之体现
二、死缓限制减刑凸显了刑罚目的二元论
……
第四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价值蕴涵
第五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
第六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具体裁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2011-2013年死缓限制减刑案例汇总(117个)
后记
节选
《死缓限制减刑研究》: 三、一审稿立法基调:不得再减刑但可假释 2010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李适时指出,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我国的刑罚结构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惩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需要通过修改刑法适当调整。其中,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因实际执行的期限较短,对一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难以起到惩戒作用,应当严格限制减刑。然而,《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对某些判处死缓的罪行严重的罪犯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据此,建议对上述规定作出修改。 于是,一审稿第4条将《刑法》第50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依照前款规定减为无期徒刑或者二十年有期徒刑后,不得再减刑。”同时,为配合“不得再减刑”模式,一审稿第15条将《刑法》第81条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本法第50条第2款规定的原判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再减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二十年以上,原判死刑缓期执行,减为二十年有期徒刑后不得再减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八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人民法院认为其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也就是说,一审稿对死缓犯进行了区分,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的惩罚较以前明显加重。对这部分死缓犯,在执行了*低期限后不得再减刑,即对这部分罪犯的减刑权利予以限制,目的是变相延长实际执行的刑期,体现刑罚对这部分罪犯的严厉性,从而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各方的诉求。另外,考虑到这部分罪犯的改造出路,不能为体现严厉性而抹杀了他们的改造积极性,一审稿对这部分罪犯也有褒奖措施。当他们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人民法院认为其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在服刑一定期限后可以假释。而且,若有特殊情况,经*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受相关*低执行刑期的限制就可假释。简言之,一审稿对特殊死缓犯的立法基调是:不得再减刑,可以假释。 还应当指出的是,在对一审稿征求意见和审议的过程中,对于特殊死缓犯“不得再减刑”的这一写法,很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总体上这一写法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刑过轻”的问题。但现在的规定实际上还是将“不得减刑”作为例外,而且是否减刑由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决定,过于原则,不利于操作,也不便于监督,难以避免不同法院对相同情形作出不同决定的情况,对犯罪分子不公平,影响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建议改为“以不得减刑为原则,减刑为例外”。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审稿的规定过于严厉,只强调了刑罚的惩罚性,不符合我国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刑罚目的。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实际执行刑期多在15-20年,经过长期关押改造后,重新犯罪率在1%左右,远低于“二进宫”、“三进宫”的短刑犯,这表明刑罚执行的效果是好的,延长实际执行期没有必要,而且增加了行刑成本和监狱的监管压力。基于此,有的建议保留刑法对这部分人“可以减刑、不得假释”的规定;有的建议改为“对上述犯罪分子,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减刑”;有的则建议改为“减为无期徒刑或者20年以上2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作者简介
王胜华,江苏徐州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新疆大学国际法学硕士。曾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行政和检察机关工作达十年,具有较为丰富的边疆基层政法工作经验。攻读博士期间还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挂职主任助理半年,目前任教于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
芳菲之歌-杨沫文集-卷贰
¥18.7¥59.0 -
2024考研英语阅读提分训练100篇(基础版)
¥36.2¥64.0 -
散焦NLS方程的大时间渐近性和孤子分解
¥48.6¥68.0 -
(青少年文学)中小学生课外书屋:时间机器(嗜书郎3系)
¥7.6¥22.0 -
王一梅爱与梦想童话:木偶的森林(注音彩绘版)
¥10.8¥20.0 -
帽天山上/周兰 著
¥32.9¥58.0 -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18.5¥46.0 -
现代通信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32.5¥45.0 -
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最新《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
¥19.1¥49.0 -
职场实用口才
¥26.2¥3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7.8¥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1.6¥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0.9¥28.0 -
民法典
¥20.7¥42.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1.1¥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7¥4.0 -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31.8¥4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注释本(第四版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全新修订)
¥34.3¥68.0 -
要件审判九步法
¥31.6¥45.0 -
从司法为民到大众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增订本)
¥32.7¥88.0 -
人人都该懂的法庭科学
¥22.0¥59.9 -
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15.0¥39.0 -
人民法院案例选 2024年 第4辑 总第194辑
¥33.3¥66.0 -
法律的悖论
¥28.4¥49.8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2.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正义的回响
¥33.4¥49.8 -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28辑(2021.4)
¥22.8¥68.0 -
法律的概念(第三版)(法理学与法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法学入门必读佳作)
¥61.8¥78.0 -
洞穴奇案
¥22.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