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分
包邮团购:古典文学研究丛书《红楼考证》4册

- ISBN:9781234024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1234024109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 由宋广波、张锦池等教授著,冯其庸、耿云志、胡文彬作序
★ 本套书曾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出版物奖
★ 《红楼梦考论》以还原批评的方法对红楼进行考论
★ 《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收集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江南家世的考索性文章
★ 《曹雪芹*后十年考》对曹雪芹晚年的交游情况、著书进展、传批过程做了详尽考证
★ 《胡适红学年谱》使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胡适治《红》经历的大背景,主要观点、重大影响和贡献
内容简介
《红楼梦考论(修订版)》
是作者自1982年以来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一点心血结晶,继《红楼十二论》出版后又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上编三篇,考中含论,从不同角度考证了《红楼梦》的著作权、曹雪芹的生卒年,以及小说的成书过程和大观园的时间跨度等一些重要问题。中编十篇,论中含考,从不同层面研讨了《红楼梦》的思想意蕴、主题学、结构学、文化学、审美特征等。下编五篇,就《红楼梦》的道德观念、人性观念、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分别与中国其他五大古典小说作了比较研究,以见其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红楼梦考论(修订版)》对小说文本的研讨辩证地运用还原批评和接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且尝试着将文本、文献、文化作整合一体的研究。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个可喜的创获。
作者简介
张锦池,1937年2月生,江苏靖江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著作有《红楼十二论》、 《红楼梦考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中国古典小说心解》、《漫说西游》等多种,及论文多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1986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黑龙江省“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社会兼职有: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等。
《胡适红学年谱》
分为“前记”、“年谱”两部分。其中,“年谱”是主体。他以胡适为中心将其全部红学著述言论及相关背景史料收列贯穿,使得胡适作为新红学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轨迹清晰可见,极具历史感。作者搜罗胡适研究《红楼梦》文献极为详尽,共104篇。其中有不少是作者挖掘出来的**手资料。如《藏晖室札记·小说丛话》、《红楼梦考证》(初稿)的手稿、《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题记》等。现在流传的胡适论《红楼梦》著述,错讹极多。《胡适红学年谱》对所引用文献的各种版本做了细密校勘、查核订正工作,纠正了很多不正确之处,并将“校勘记”择要记于谱中。
“前记”主要写胡适红学研究的背景,而背景又以“著者”与“本子”为中心,因胡适研红,主张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前记”从曹寅去世记起,因胡适研究曹雪芹,是从研究曹寅开始的。该书填补了胡适研究和红学研究两个领域的空白。
作者简介
宋广波,山东章丘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科学史。近年来,先后出版图书四部:《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胡适与红学》(中国书店,2006年)、《丁文江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台北秀威科技股份公司,2007年)、《丁文江年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曹雪芹江南家世从考(修订版)》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都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江南家世的考索性文章,较多的篇幅用于记叙考察有关历史文化遗存的见闻。同时也对曹家的家世、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况骤变作了多侧面的考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俩致力于曹雪芹江南家世的考察和研究,始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自从1980年7月到哈尔滨参加首届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以后,我俩的论文大多在《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以及高等院校学报上发表过。
作者简介
吴新雷,1933年生,江苏江阴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中华艺术论丛》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戏曲史、文学史、昆剧学和红学。主要著作有《中国戏曲史论》、《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两宋文学史》(合著)等。200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奖,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黄进德:男,1932年出生,上海崇明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苏北师专助教,扬州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红学会会长,《中华大典·文学典》副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副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尤致力于唐宋文学与《红楼梦》研究。曾参与编写多种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过《曹雪芹江南家世考》、《唐五代词》、《唐五代词选集》、《欧阳修评传》。1990年评为省教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为本学科建设和教研室课程规范化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93年被省教委评为乙类优秀课程。其本人于1993年9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奖章,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被江苏省教委、学位委员会评为优秀研究生教师。1987年起,经国家教委批准为高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专家。
《曹雪芹*后十年考(修订版)》
对曹雪芹晚年的交游情况、著书进展、传批过程做了详尽考证,涉及创作计划、五次增删、“命删”事件、乡居原因等二三十个疑案,是新红学建立以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之一。《曹雪芹*后十年考(修订版)》阐述的观点,如甲戌年四月曾与二敦等人宗学联吟;丙子春为雪芹乡居时间;“丙子本”的题名即《红楼梦》;“可知野鹤在鸡群”一诗与《题芹圃画石》作于同时;“续书”与原著均出自雪芹之手,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颇具参考价值。此书积崔川荣先生数十余年之功,论证严密,思路清晰,于红学又开一新面,为填补曹雪芹*后十年之空白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崔川荣,1959年12月生于上海南市,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重点研究曹雪芹生平事迹和《红楼梦》成书过程。为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员,曾参加过全国和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已发表《曹雪芹生年被埋没的原因——辨“甲午八日泪笔”》、《镇江江上打鱼船——谈畸笏即曹频化名》、《曹雪芹生于苏州之我见——重读(曹家档案史料)有感》、《再谈“甲午八日”及其使用价值——关于红学研究中的几个难题》、《21世纪应该尽快确定曹雪芹的生年——写在曹雪芹三百周年诞辰日之前》等论文。30年来,作者默默耕耘,笃志不倦,沉潜耐心,发前人之所未发,且立论有据,分析鞭辟入里,是一位颇具考据型的中年学者。
目录
作 者: 张锦池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1635086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403 页
定 价: 48 元
目录
红学的新贡献冯其庸
——《红楼梦考论》序
前言
上篇
《红楼梦》作者考
一 小引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
曹雪芹生年考
一 引言
二 评胡适的前后三种说法
三 评周汝昌的“雍正甲辰”说
四 评李玄伯的“康熙乙未”说
五 说曹雪芹生于康熙戊戌年
六 说曹雪芹的卒年问题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
一 小引
二 巧姐与大姐:说《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三 巧姐与香菱:说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
四 巧姐与二丫头:说巧姐的*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
中编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
一 引言
二 美——人的仪表
三 美——人的才智
四 美——人的情欲
五 美——人的本性
六 简短的结语
略论《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一 小引
二 旨在揭示地主阶级必然衰败之内因
三 旨在传达“王道乐土”上的呼号
四 旨在塑造“千古未有之一人”
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一 释贾宝玉的一句“呆话”
二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宝珠”
三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死珠”
四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鱼眼睛”
五 结语
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
一 我对书中神道问题的基本看法
二 非因神设事,是以事设神
三 一支王道曲,千红无孑遗
四 “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
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一 书中交织着两种审美视点
二 世上鲜见的大善人
三 天下少有的幸运儿
四 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
论《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多层次性
一 引言
二 情爱的颂歌
三 童心的赞歌
四 青春的悲歌
五 结论和余论
论《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
一 引言
二 说“通灵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三 说贾宝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四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论《红楼梦》的结构学
一 引言
二 本旨:三种悲剧构架
三 情节:“三波九折”相激成澜
四 主线:一主双宾联络交互
五 余论:“三”和“四”及“正”和“闰”
《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
一 引言
二 从芳官的耳环说起
三 从人物安排上说起
四 从章回布局上说起
五 从重大关目上说起
六 从情节线索上说起
七 从通部格局上说起
八 结论
九 余论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
一 引言
二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三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社会基础
四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发展历程
五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文化沿革
六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历史限度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胡适红学年谱(修订版)》
作 者: 宋广波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1641261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
页 数: 353 页
定 价: 42 元
目录
序言 耿云志
耕云播雨嘉惠学林胡文彬
凡例
前记
1712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
1724年 清世宗雍正二年 甲辰
1727年 雍正五年 丁未
1728年 雍正六年 戊申
1729年 雍正七年 己酉
1754年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 甲戌
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1764年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1765年 乾隆三十年 乙酉
1767年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1770年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1774年 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1791年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1792年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1794年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1799年 清仁宗嘉庆四年 己未
1801年 嘉庆六年 辛酉
1806年 嘉庆十一年 丙寅
1811年 嘉庆十六年 辛未
1812年 嘉庆十七年 壬申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甲戌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1821年 清宣宗道光元年 辛巳
1822年 道光二年 壬午
1826年 道光六年 丙戌
1831年 道光十一年 辛卯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壬辰
1837年 道光十七年 丁酉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庚戌
1859年 清文宗咸丰九年 己未
1862年 清穆宗同治元年 壬戌
1863年 同治二年 癸亥
1864年 同治三年 甲子
1865年 同治四年 乙丑
1866年 同治五年 丙寅
1868年 同治七年 戊辰
1869年 同治八年 己巳
1872年 同治十一年 壬申
1874年 同治十三年 甲戌
1875年 清德宗光绪元年 乙亥
1876年 光绪二年 丙子
1877年 光绪三年 丁丑
1879年 光绪五年 己卯
1881年 光绪七年 辛巳
1883年 光绪九年 癸未
1884年 光绪十年 甲申
1886年 光绪十二年 丙戌
1887年 光绪十三年 丁亥
1888年 光绪十四年 戊子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己.
1891年 光绪十七年 辛卯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壬辰
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1899年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1904年 光绪三十年 甲辰
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1909年 宣统元年 己酉
1910年 宣统二年 庚戌
1911年 宣统三年 辛亥
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1913年 民国二年 癸丑
1914年 民国三年 甲寅
1915年 民国四年 乙卯
年谱
二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三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社会基础
四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发展历程
五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文化沿革
六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历史限度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修订版)》
作 者: 吴新雷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1637240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20 页
定 价: 39 元
目录
缜密考证精微析论冯其庸——读《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
关于曹雪芹家世的新资料吴新雷——《康熙上元县志·曹玺传》的发现及探究
从辽阳、沈阳到北京
从曹振彦到曹玺
关于曹寅
关于曹颐和曹颊
南京曹家史迹考察记吴新雷
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府与萱瑞堂
织造府西花园与楝亭
江宁织造局
明孝陵与曹寅有关的碑刻
鸡鸣寺、香林寺与曹家的关系
曹寅祠、随园及其他
[附]明孝陵“治隆唐宋”碑西侧卧碑释文
随园与大观园的关系吴新雷
《香林寺庙产碑》和曹寅的《尊胜院碑记》吴新雷
《香林寺庙产碑》初探
《尊胜院碑记》考释
小结
《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吴新雷——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
引言
张云章和曹寅的关系
曹寅、张云章事迹系年
张云章“贺曹寅得孙诗”考辨
小结
苏州织造府与曹寅、李煦吴新雷
苏州织造府掌管戏班的情况
苏州织造府有关遗迹的考察
江宁织造府西园遗址的新发现吴新雷
历史的回顾
西园遗址发掘初探
曹雪芹家庙万寿庵遗址的新发现吴新雷——附考水月庵遗址
发现的经过
论证的结果
考释《如我谈》有关江宁织造曹家的新资料吴新雷
关于《如我谈》作者陈坦园
关于曹寅在历任江宁织造中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
关于江宁织造局的沿革
曹寅主持编刊的《全唐诗》板片的下落
关于江宁织造府、织造署的称谓问题吴新雷——驳斥“府署分开”、“另辟操江衙门为织造府别住”之臆说
曹学小札吴新雷
曹雪芹的生父究竟是谁?
号称“芹溪居士”的另一人
曹寅与画家石涛的关系
曹家曲师朱音仙
又发现五种曹楝亭藏书
曹寅《重修二郎神庙碑》小考
《雪桥诗话续集》记曹寅逸事补证
记“曹砝”
江宁县花塘村有关曹家的神话传说
曹雪芹评传吴新雷
曹寅与两淮盐政黄进德
曹寅与扬州书局黄进德
康熙与曹寅关系枝谈黄进德
曹雪芹家败落原因新探黄进德——曹家被抄“纯系政治罪案”说商榷
问题的提出
亏空的主因
由亏空而被抄
简短的结语
“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黄进德——关于扬州塔湾行宫的营建与曹家的盛衰际遇
“新愁旧恨知多少”黄进德——再论曹雪芹家被抄原因
怡亲王允祥与曹雪芹家关系蠡测黄进德
曹频考论黄进德
曹烦的品学与才干
曹颊的亏空与失职
曹颊之被革职抄家
曹雪芹家世史事系年黄进德
后记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曹雪芹*后十年考(修订版)》
作 者: 崔川荣
出 版 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1642220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404 页
定 价: 48 元
目录
序一 红楼沉思录
——《曹雪芹*后十年考》序冯其庸
序二 《曹雪芹*后十年考》序郑庆山
卷首 *后十年探源头
——论《石头记》的传批格局
癸酉篇 乾隆十八年(1753)
**节 撰成五十回
第二节 大观园北迁
第三节 曹頫首评
第四节 曹頫同年评语
甲戌篇 乾隆十九年(1754)
**节 脂砚斋再评
第二节 往返曹頫宅
第三节 怜友
第四节 宗学联吟
第五节 曹頫同年评语
乙亥篇 乾隆二十年(1755)
**节 补说再评
第二节 曹頫同年评语
第三节 续成七十回
第四节 难忘家事
丙子篇 乾隆二十一年(1756)
**节 找出分界
第二节 乡居
第三节 未伤襟怀笔墨
第四节 曹頫同年评语(上)
第五节 脂砚斋三评
第六节 家宴
第七节 返回西郊以后
第八节 曹頫同年评语(下)
第九节 续成八十四回
丁丑篇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节 补说三评
第二节 曹頫同年评语(上)
第三节 从西郊到京城
第四节 亲传《红楼梦》
第五节 话别
第六节 曹頫同年评语(下)
第七节 续成九十回
戊寅篇 乾隆二十三年(1758)
**节 槐园疑踪
第二节 游潞河
第三节 脂砚斋四评
第四节 曹颊同年评语
第五节 后十回
己卯篇 乾隆二十四年(1759)
**节 夜饮
第二节 改写年表
第三节 访槐园
第四节 隐居僧寺
第五节 南下
第六节 补说四评
庚辰篇 乾隆二十五年(1760)
**节 苑召
第二节 再婚
第三节 续弦夫人
第四节 续订秋月本
第五节 走访明琳
辛巳篇 乾隆二十六年(1761)
**节 游广泉寺
第二节 青钱留客
第三节 宴请诸宗室
第四节 又一次誊清
第五节 补做定本
壬午篇 乾隆二十七年(1762)
**节 曹颊三评
第二节 西园观剧
第三节 佩刀质酒
第四节 索书
第五节 泪尽而逝
余论
附录之一 曹雪芹生年被埋没的原因
——辨“甲午八日泪笔”
附录之二 镇江江上打鱼船
——谈畸笏即曹頫化名
附录之三 关于曹棠村引出的话题
附录之四 曹雪芹增补120回始末
——对《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全盘思考
后记
再版后记
节选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