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法-德国专利和实用新型法.欧洲和国际专利法-(第6版)

专利法-德国专利和实用新型法.欧洲和国际专利法-(第6版)

1星价 ¥201.6 (7.2折)
2星价¥201.6 定价¥2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4163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40000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3041638 ; 978-7-5130-4163-8

本书特色

     本书为德国学者鲁道夫•克拉瑟的德国专利法经典著作。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基础问题、专利和实用新型保护的前提条件、发明权、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产生与丧失、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实施、发明权的交易等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授权及实施,以及欧洲专利法、国际条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全面学习德国和欧洲专利制度的经典之作。本书为“知识产权经典译丛”的一册,入选“2015年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德国学者鲁道夫·克拉瑟的德国专利法经典著作。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基础问题、专利和实用新型保护的前提条件、发明权、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产生与丧失、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实施、发明权的交易等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授权及实施,以及欧洲专利法、国际条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全面学习德国和欧洲专利制度的经典之作。本书为“知识产权经典译丛”的一册,入选“2015年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目录

第1部分基本问题第1章法律与经济制度中的专利与实用新型§1联邦德国专利制度的主要特征§2专利法和实用新型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3对专利保护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的评价第2章历史发展§4从特权制度到专利法的立法§5德国1877年《专利法》之前的历史§61877年之后的德国专利立法§7国际专利法的发展第3章法律渊源和组织§8专利和实用新型法的法律渊源§9专利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第2部分专利和实用新型保护的前提条件第1章技术发明导论§10实质保护的前提条件的功能和法律规定§11发明§12发明的技术特征第2章技术发明可保护性的限制§13工业实用性、可实施性§14生物技术发明受保护性的限制§15作为保护阻却事由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第3章新颖性和创造性§16现有技术§17新颖性§18创造性成果第3部分发明之上的权利§19发明人原则与发明者权§20发明者权的保护§21雇员发明第4部分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产生与丧失§22导论概述第1章德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和实用新型§23专利局和专利法院程序的一般规则§24在德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25在德国专利商标局获得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登记§26德国专利商标局废除已授予专利和已登记实用新型第2章欧洲专利法§27欧洲专利局程序的一般规则§28欧洲专利申请§29欧洲专利局的授权程序§30欧洲专利的失效第5部分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实施§31概要——侵犯保护权的标准和制裁§32专利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33侵害保护权的行为§34第三人的实施权§35侵犯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之请求权§36侵犯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之诉§37因实施专利申请公开主题的补偿请求权§38故意侵犯保护权的可刑罚性§39保护权的广告和没有根据的警告第6部分发明权的交易引论§40转让、权利负担、许可§41源于转让和许可合同的义务§42利用发明权的限制竞争行为编辑手记:坚持的力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专利法学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Rodolf  Krasser,他撰写的这本有关欧洲的专利法理论研究和实用应用的权威专著,在德国以及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单晓光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勘探地球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1995~2000年获德国艾伯特基金和知识产权协会资助,在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法及税法研究所与慕尼黑国防军大学进行知识产权方向研究。2000年5月获德国慕尼黑国防军大学经济暨社会学博士学位(Drrerpol)。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国家知识产权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知识产权咨询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特邀咨询专家等。     张韬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会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获得者(2008~2009)。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同济大学)办公室副主任、《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哲社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是《软件与互联网法》和德国多部专利法律的译者;在《知识产权》《专利法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     于馨淼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上海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研究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法学院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主任。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中欧创新合作对话相关课题研究,发表《搜索引擎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文章及出版著作3部。      刘晓海197910~198308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03~199207 德国汉堡大学法律系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10~199904 德国汉堡大学法律系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307~199002复旦大学法律系任教,经济法教研室主任;199601~199812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慕尼黑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从事商业秘密法研究;199905~200307 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合伙人,主管知识产权事务。200307至今任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200604至今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拜耳知识产权基金教席教授。      武卓敏德国慕尼黑马普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博士奖学金获得者,慕尼黑大学博士论文涉及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比较法研究(导师Joseph Strau教授),海德堡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泰乐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中德IP领域有9年实务经验,处理10余起中国大型企业针对国际NPE在德国的标准专利谈判和侵权诉讼。作为中国商务部特聘纠纷调解专家,处理德国国际展会纠纷500余起。      范长军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在《法学家》《法商研究》及《知识产权》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11月)、《德国专利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译著《德国著作权法》《德国商标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1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各类科研课题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